APP下载

北京不思忆

2015-05-30KaranMadhok

扣篮 2015年12期
关键词:马布里球队篮球

Karan Madhok

什么是家?

家是纽约布鲁克林周边的科尼岛,他的篮球初体验由此而起。家是乔治亚理工大学,在这里他是风云光鲜的篮球明星。家是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这里有一支在选秀大会上相中他的NBA球队。有段时间,家也是新泽西(篮网)、菲尼克斯(太阳)、波士顿(凯尔特人)。当尼克斯交易来他时,重归纽约让他真正觅得了家的感觉。

但对于斯蒂芬·马布里而言,他现在的家是中国的北京。

这里是一套宽敞的公寓,位于繁华的市中心,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成群的购物中心将这座历史古锻造成了钢铁森林。他在这里的家,距离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千年文明古国的天安门广场只有几个地铁站的距离。

在一个寒冷的午后,我找到了马布里,此时距离他刚满38岁已过去了一个月,距离他率领北京首钢夺得四年来的CBA第三冠、当选总决赛MVP也仅仅过去几天。他独自待在公寓,随意穿着一件T恤和宽松的运动裤,吧唧吧唧吃着赛百味的三明治权当午餐,听着智能手机播放着当红说唱歌手德雷克的混音专辑,很是轻松自在。

在他家里,他再次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谈到了他的旅程:他的NBA生涯,他的崛起,他的离开,他在中国的复兴。在他的新家,我问起了他的老家,问起了他兄弟的近况,问起了他在NBA结识的伙伴,问起了他出生的科尼岛。

我问他是否曾有过一丁点思乡之情。

“不。”斯蒂芬的回答坚决果断,毫不拖泥带水。

“从未想过?”我继续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家?”

“这里就是家,”马布里直直地盯着我,“北京是家,我的意思是,美国永远都是我的家,但这里才是我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我真正的家,我的生活立足于此——中国。”

对马布里而言,似乎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美国是“Starbury”,在中国是“马政委”。Starbury是来自布鲁克林的风云高中球星,打破多项纽约市纪录,在1996年选秀大会上被森林狼在第四位选中前,他是不折不扣的城市偶像。他是领先于时代,以得分为先的控卫,尽管每个夜晚都贡献着强势的高光表现,但却从未在联盟中找到过立足之地。几乎每支他待过的球队都想让他离开,他逐渐沦为了讽刺漫画下彻头彻尾的失败代表。漫天的批评指责涌向他,诽谤的法律案件找上他,失望,愤怒,不安,悲伤,生活的破裂,精神的崩溃席卷而来。

于是,32岁时,他整理好行李,选择了离开。离开了那个联盟,离开那个国家,离开他现在称之为“充斥着负能量”的家乡。历经近7000公里,跨越太平洋,来到中国,获得重生。有很多前NBA球员曾将他们的天赋带到中国,但没有一个比他更有知名度。中国人亲切称他“马政委”,在山西中宇和广东佛山度过两个失败的赛季后,他在201 1年加盟北京首钢,将这座城市和这支球队变成了自己的家。

“起初,在这里生活很艰难,因为面临着全新的环境,”马布里说,“我准备好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并希望成为这其中的一部分。我希望无论是我的生活,还是篮球生涯都能够进入全新的领域。但文化障碍,语言的难以沟通让那段时间变得异常艰难。我现在了解这里的文化了,我爱这的美食,我现在明白中国人的做事方式。即便我还不能随心所欲的说中文,但比刚来时,我要懂得多得多。这就是成长。”

场外的成功与他场上的成功息息相关,尽管年纪已大,但马布里仍然是那个率领球队完成三冠的“首钢王”。当我暗示他,如果他以老样子继续留在NBA,他的角色或许会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弱化时……

“我不同意你关于我如果在NBA打球,角色会随年龄改变而改变的说法,”马布里说,“我在NBA打球的方式和我现在打球的方式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我认为,在这里,你肩上的担子更重,因为球队非常倚重外援的发挥。所以要想在这里得分、防守、试图让每个人参与进来,打出更高水平的篮球,稳定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在NBA,担任控卫可能是最艰难繁重的工作。几乎每支球队都拥有一名全明星或是具备全明星潜力的先发控卫。我试图让他去畅想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在那个宇宙里,马布里仍在NBA,从未有过中国之行。

“我依旧是先发控卫无疑,”马布里说,“我也许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具有统治力,但我在场上的所有特质都会保留,我的风格不会有任何不同。阿伦·艾弗森和我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控卫打球的风格。现在,你会看到一些控卫干着劲爆扣篮之类的事,而这都是我和艾弗森早就做过的。我们改变了人们对于控卫的固有看法,我们承受了太多批评,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改变了比赛。”

“有哪个年轻球员让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问。

“我喜欢德里克·罗斯,”他回道,“我也喜欢拉塞尔·威斯布鲁克,但罗斯是我的最爱。我也喜欢孩子般的斯蒂芬·库里,他上赛季打得真不错。”

或许,家并不是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以历史铸就的传说中,存在于作家写就的文字、画家描绘的肖像、摄像师拍摄的照片中。在杂志期刊中,伟大的时刻会永久保存下来,要么付诸纸张,要么留痕在网络。

马布里在SLAM创刊之初就登上了封面,他是杂志首位高中日记的作者,在过去这些年里,他屡屡登上封面。我拿出手机,翻着一张张SLAM的封面照片,每一张都能引起马布里不同的反应,唤起他对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回忆,一张图片所能讲述的故事,比之文字要动情百倍。

我们翻到了SLAM杂志第15期的封面照片——传奇的1996届黄金一代。这届选秀向联盟输送了像艾弗森、马布里、科比·布莱恩特、史蒂夫·纳什、雷·阿伦、谢里夫-阿卜杜·拉希姆、佩贾·斯托贾科维奇、安东尼·沃克这样的大牌球星。当我问他是否觉得这一届选秀是史上最佳时,他表示:“到目前为止,是的。”

“和2003届相比呢?他们有勒布朗·詹姆斯,德维恩·韦德……”

“听着,听着,”马布里打断了我,“没有任何一届新秀能和我们相提并论。”

继续往下翻,看到了一张著名的“KG&Showbiz(马布里外号)”封面,上面留下了一对令人激动无比,却最终命途多舛的年轻组合,凯文·加内特和马布里,这是他俩在马布里菜鸟赛季结束后拍摄的。

对此,马布里沉默无声。

我给他展示了SLAM在1999年一月发布的五周年特别刊封面。他再次现身封面,这是一张几年后在科尼岛上拍摄的,他赤裸上身,双手托球,眼神透露着睥睨之态。2001年,他被交易到了菲尼克斯,随后又和肖恩·马里昂、阿马雷·斯塔德迈尔一起出现在了第75期封面上。

“任何时候你都会认为,登上SLAM封面是件很酷的事情,SLAM可是所有孩子都会去买来争相阅读的杂志。所有这些封面,都蕴含着我生涯不同阶段的不同故事,”马布里回忆道,“都是逝去的美好记忆。”

在那挥斥方遒的激情时光里,马布里曾在2000年和2003年入选了NBA第三阵容,并在2001年和2003年当选全明星。纵观他的职业生涯,他是自奥斯卡·罗伯特森后唯一场均能够得到20分8助攻的球员。

但据马布里声称,他在NBA拥有的最美好回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当我被选中时,那真是最美好的日子。”马布里说,“生活中除了打篮球就是商业开发,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进入NBA是我唯一的想法,那是我孩童时唯一的梦想。”

“你有过任何后悔吗?”

“不。”

“一点都没有?”

他摇了摇头。

在联盟的最后几年,马布里的NBA梦想似乎演变成了噩梦。2009年,在未能回到凯尔特人后,马布里的世界开始坍塌。一段关于他在卧室里一边谈论抑郁症,一边吞食凡士林的崩溃哭泣网络直播视频,让他的人生跌落低谷。

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HBO旗下Real Sports采访时,马布里透露自己在那段黑暗期曾有过自杀念头,但最终挺了过来。

“那段采访令人动容,”马布里说,“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开诚布公地讨论自己的黑暗日子。”

“对你而言,公开谈论会让你觉得很难熬吗?”

“不会,”他回答道,“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不介意告诉别人,我的生命里都发生了什么。那些日子,没人知道我身上到底出了什么。没人知道我失去了叔叔,教练,父亲,他们都在一个月内去世了。当我们埋葬亲人时,别人永远与之无关,那是我的生活,那就是我在苦苦挣扎的困难期内经历的事。”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却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公开谈论那些事会让人们对我有不同的理解,因为事情已经发生改变,”马布里继续说,“因为事情已经有所改善,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是我的胜利。一些人会想,‘哦,你打篮球,你挣的钱多,你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认为你能免受人类生命中的一切天灾人祸。对我而言,分享是件容易的事。我说那些话是因为我希望人们了解我身上发生了什么,我希望他们明白是什么促使着我前进,是什么给予了我动力。”

也许家才是爱产生的地方?

在帮助北京于过去四年里夺得三冠的同时,马布里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偶像。一座他的雕像伫立在了首钢主场万事达中心的场外。去年冬天,他主演的纪录片《我是马布里》在北京上映。中国邮政也推出了以他为主题的邮票和明信片。他还成为了2014年北京十佳市民典范中的首位非中国人。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已经将马布里看成了自己人,而他也完全接受了这个国家,今年他将会去申请一张具有永久居住权的中国绿卡。

“我曾经说过这句话,我现在再说一次,”马布里说,“这里有整个星球最棒的球迷,我说这话并不是因为我在北京打球,或是我爱北京。无论何时,这里的球迷们都能激发出身体内的那股能量为我们加油,这很不同,也很罕见,而且这样的情况会持续一整场。你真的无法给之打上任何标签,或是将之与任何东西相较。”

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家的意义都不一样。在一些人看来,家具有物质形态,是能住的地方。对一些人而言,家是一种感觉。还有些人则认为,家是他们的遗产。对马布里而言,家是能够让他从初恋挚爱——篮球那里找到极乐的地方。

“篮球哪里都有,”他笑着说道,“不仅是在NBA。这项运动已经发生了改变,篮球是全球性的。我知道自己不是第一个来中国打球的美国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只是一个来这里打球的普通美国人,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来这里,我变得真实,变得开朗。为了让人们去了解我,我选择完全敞开自己,即便这样会让我受到伤害。在这,我想打多久就能打多久,但这得取决于我的身体。当身体告诉我,‘是时候了,我会停下。所以,我现在可以说,我希望再打两三年。现在打球很有趣,赢球很有意思。你会被驱使着前进,继续努力工作,因为赢球带来的成功会一直喂食着你,让你永远保持饥饿状态。”

“你希望继续在北京赢球吗?”

“为什么不?”

“你觉得自己会长期住在中国吗?”

“我不会走的,这里是我的家,我哪也不会去。”

猜你喜欢

马布里球队篮球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菜鸟球队菜鸟兵
篮球
马布里现身大学生体育馆
马布里正式签约北控男篮
老马识途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