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奋和激情成就的人生

2015-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志向生物质

与大自然魔术师相比,她虽不能呼风唤雨,但是表演的魔术之精彩丝毫也不逊色。她略施“法术”,就能把豆渣、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溶解并最终变成漂亮的服装。她就是现年7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

1940年8月,张俐娜出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张国熊毕业于清华大学。受家庭熏陶,她五六岁时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并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但是她少年时代的志向是做小学老师,而不是当科学家。初中毕业时,张俐娜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马叔南提出了一个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建议:“报考高中,成为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奋斗。”于是,张俐娜改变报考志向,考入高中,之后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3年,张俐娜以优秀毕业生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但她的出身太特殊了,父母都是“臭老九”,堂伯父是张国焘,她的档案被打入另册,毕业时她没能留校,而是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多年后她才辗转回到母校。46岁时,这位武汉大学昔日的高材生职称还是一名讲师,但她终于从做衣服棉被、下“软而不烂、色香味俱全”的面条的琐碎家务中解放出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实验团队。

1985年,她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日本访学的那段经历使张俐娜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生物质研究。

在生物质研究领域,纤维素的溶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主要是靠高温加热,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张俐娜带领自己的团队,刻苦钻研、迎难而上,经过12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用尿素、氢氧化钠和水做溶剂,预冷至零下12℃,将极难溶解的纤维素丢进去,一两分钟便化为粘液。用此技术,蔗渣、蟹壳等废弃物很容易变为舒适的面料、日用品和生物医学材料等。张俐娜因此获得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奖,这是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

回首过往,她始终相信“天才出于勤奋”。在她看来,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同时用心做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奋,而勤奋固然很重要,“激情更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达人探微:

1. 人生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没有班主任建议张俐娜改志向,她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而非化学家。虽然以她的好学和韧性,她在任何领域都能取得成就。但是没有了她,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必定会少一片独到的风景。

2. 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张俐娜勤奋、刻苦,但最重要的是有对化学的激情。没有激情,勤奋和刻苦就没有了动力,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没有激情,就不会有新的纤维素水体系低温溶解法的发明。

3. 执着成就事业。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張俐娜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中断了学术生涯。回到母校武汉大学,她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在深陷柴米油盐的这二十多年中,她必定从未放弃自己的科学梦想,也一直在为“回归”作着准备。张俐娜不因为自己已经46岁就放弃希望,反而迎难而上,努力奋斗,一直到70岁还在实验室辛勤工作。她是一个勇者。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志向生物质
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生物质化学工程》第九届编委会名单
《造纸与生物质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