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语天然万古新

2015-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伯父小人书钱钟书

资料

钱钟书,1910年~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参与翻译《毛泽东诗词》英译本;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钱钟书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钱钟书记忆超凡,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他幽默风趣,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钟书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钟书结书缘

1910年11月21日 ,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亲生父亲叫钱基博,为近代著名国学家;母亲王氏,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之妹。钱钟书出生时,因他的大伯父钱基成没有儿子,所以按照祖上惯例,他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大伯父做儿子。

钱钟书跟书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在他出生时,适逢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遗书》,因此大伯父便给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小名叫“先儿”“先哥”,都跟《常州先哲遗书》这部书沾上了边。

在钱钟书刚满周岁“抓周”时,大伯父为了测试他将来喜欢什么、爱做什么,便在桌子上放了吃的、穿的、玩的,还有书等物品,结果他一伸手就去抓了一本书,因而正式给他取名为“钟书”。大伯父很重视教育且很关心他,在钱钟书4岁时,大伯父就自己教他认字和背唐诗。6岁时,大伯父又送他进入当地的秦氏初级小学读书。只是在不到半年里,他不幸得了一场病,大伯父怕有闪失,便让他呆在家不再上学。后来又送他进了亲戚的私塾,大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他读《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午大伯父出去喝茶,专门给他两个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那些书摊上的小人书大多是连环画,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众多,一下就讓他着迷了,从此他便喜欢上了看书,经常租借回来看,老是捧着小人书爱不释手。有一年春节,大伯父给了他一些压岁钱让他上街买酥饼吃,可他却到街上书摊里租来了《说唐》《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在家中阅读,大伯父称赞他为可爱的“小书虫”。

1920年秋,钱钟书与堂弟钟韩一起考取了无锡第二高等小学——东林小学,然而大伯父不久便去世了,他又回到亲生父亲钱基博的身边。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他没有作业本,就用大伯父生前给他订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好在大伯父生前给他买了很多书,他课外时间仍有书读,在春节也是书不释手。在此期间,他从《译林小说》中读到了外国文学作品。

钱钟书14岁那年,又考上了私立苏州桃坞中学初级部。他父亲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由于自己的水平高,所以对儿子的要求也特别高,在书信来往中,父亲对他的作文最初并不满意。他从此便更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现代小说杂志和《古文辞类纂》《骈体文诗钞》《十八家诗钞》等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宽慰的笑容。1926年他转入无锡辅仁中学读高中时,国文、英语成绩为特优。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思考

钟书者,爱书也,钱钟书家里几乎到处都摆着书,最多的东西就是书。钱钟书一生与书结缘,他博览群书,见多识广,造诣颇深。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长或短的书缘,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并不多。其实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然而现在生活好了,科技发达,获得资讯的方式多了,见得最多的是“低头一族”, 更多的人远离书店,远离书本。其实读书最是方便也很经济的事情。看一看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是怎么说的吧——读书就是跟智者面对面交流。无须预约,无须客套,可以讨论,无须说再见。希望同学们跟钱先生一样,钟书,爱书。

猜你喜欢

大伯父小人书钱钟书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如果你有一名穷亲戚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
如果你有一名穷亲戚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