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锤炼有技巧
2015-05-30江洪
江洪
面批作文实录
学生:老师,您为什么将我这篇作文中“鲁迅先生之流”用红笔圈起来了?我这样表述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之流”一词指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含有贬义。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称赞他为“现代中国的圣人”,你用“之流”这个贬义词来指称鲁迅先生实属不妥,说明你写作时用词不准确、不贴切。
【考纲概述】
在高考评分细则中,“用词准确”是基础等级表达项一类文的要求;“用词贴切”则是发展等级中有文采的具体体现。所谓“用词准确”是指考生在写作时能选择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抒发自己的情感;所谓“用词贴切”是指考生在写作时能在多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得体的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我们平时在写作训练中,要有意识地锤炼语言,灵活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等,灵活变换句式,综合运用修辞,提升语言的质感,让作文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范文例举]
点亮青春
李涓涓
古人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青春如花,本应绚丽多彩;青春如诗,本应挥洒飘逸;青春如火,本应光芒四射;可为什么许多同龄人总是故作老成,无病呻吟,不知感恩呢?本应朝气蓬勃的青春,在他们眼中却如阴雨如晦的末日;本应光芒万丈的年华,在他们眼中却如凋零衰败的花朵,毫无生气。
摆脱阴霾四起的雨季,让阳光点亮你的青春!青春如花朵,如绿叶,没有阳光,花朵如何绽放?没有阳光,绿叶何以滋养?那么阳光是什么呢?是知识,是汗水,是勤奋。让阳光赋予我们勇敢正义之英气,赋予我们健康活力之身体,赋予我们光明锦绣之前程,让阳光点亮我们的青春吧!
告别愚昧无知的抱怨,让书本点亮你的青春!自古英雄出少年:王勃年未及冠,在其16岁时,信笔一挥就是一首千古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爱因斯坦年仅17岁,便提出有关光速的大胆设想。这世界无比宽广,惟有书本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所以,热爱手中的书本吧,漫画、武侠带给你的不过是一时快感,片刻之后便烟消云散,惟有知识和真理才是滋养你灵魂的沃土,使你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能嗅到玫瑰的芬芳。
摒弃依赖、娇惯的作风,让梦想点亮你的青春!青春的意义在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万丈豪情,在于“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家的港湾纵然温暖,但温室里的花朵最终经受不住自然的洗礼,被好心人剥去茧的蚕最终也无法享受雨露阳光的爱抚。所以拒绝依赖,勇敢地去迎接暴风雨吧,在风雨的洗礼中,你的羽翼会日渐丰满,最终拼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拒绝冷漠自私的心灵,让爱心点亮你的青春!请不要被世俗的浊流污染,永远保持心灵的甘泉——爱。爱会浇灌你的灵魂,让生命之树常青不枯。多少人冷漠无知,内心仿佛亘古黑夜,甘泉早已成为一潭冰冷的死水。在他们眼中,人生太过孤寂,生命永远自私。要想让生命生辉,让青春阳光,让我们相互依偎互相取暖,心怀感恩地去发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吧!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一首老歌这样缓缓地唱着,似乎道出了青春的无奈。不,青春不老,让我们用阳光点亮青春,用知识装饰青春,用梦想引领青春,用爱放飞青春吧!你会发现,天空如此碧蓝,青春如骄阳般灿烂。
[范文解析]
本文是一篇以“点亮青春”为命题的考场作文。“点亮青春”的立意难度不大,但想要获得高分,还需在语言、思路、情感等方面下足功夫,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几点。
一、用词准确、贴切,语言典雅,富有文采。
文章起笔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导入正文后,将青春比做“花”“诗”和“火”,用“绚丽多彩”形容“花”,“挥洒飘逸”形容“诗”,“光芒四射”形容“火”,用词准确。而且,本文语言典雅,富有文采。以第2段为例,“阴霾四起”“勇敢正义”“健康活力”“锦绣前程”等用得都比较文雅,言约而意丰。
二、思路清晰,结构严整。
文章以“总—分—总”式的结构推进,主体部分由“让阳光点亮你的青春”“让书本点亮你的青春”“让梦想点亮你的青春”“让爱心点亮你的青春”四个分论点组成,思路清晰明了,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捕捉到文章的重要信息。
三、情感充沛,富有审美趣味。
本文虽为议论文,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体现了考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议论中辅以情感,在议论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类文生成]
怎样才能使作文中的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又恰到好处呢?
[辨析词语,用心锤炼]
要做到用词准确、贴切,要学会联想到几个意思相近的词,通过反复地比较、推敲,从中选择一个最能反映客观事物特点、最能贴切表达内心感受、最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词语,从而使语言更准确,更贴切。
例如2015年广东卷满分作文《心近,自然来》的片断:“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文段中“偏安”一词活画出了现代人安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情态,“观望”又表现了现代人对自然心生难以掩饰的向往之情,“牢笼”最终给了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形象的定义,用词准确、贴切,又形象、生动。
[巧用词类,增色添彩]
动词是体现事物特征的主要词类,选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例如2015年全国卷II满分作文《成就自我风采》的片断:“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玩,正玩得眉开眼笑,拍手叫好,回头一看,马上到时间了,于是和小伙伴狼狈地在大街上疾驰,接着又从一个偏僻小道直接窜到了学校。”文中准确地选用了“眉开眼笑”“叫好”“疾驰”“窜”等一连串动词,使得顽劣孩童的形象跃然纸上,语言准确,具有感染力。
在一个句子中,形容词往往能起到重要的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2015年江蘇卷作文《智慧从麦香里飘出》的开篇:“满眼金黄的麦子呵!但外公并没有笑,干皱的嘴巴在风里微微颤着。风倒是清爽,可此时吹在他脸上显得苍凉。”文段中“金黄”“干皱”“微微”“清爽”“苍凉”等形容词的准确选用,使得文章开篇富有文采,也引发读者思考:爷爷为什么在丰收时节忧心忡忡?
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渲染气氛,给读者听觉上的感受,具有一种音韵美。例如2015年江苏卷作文《农之月令》:“从桑叶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兮兮、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偷乐。”文段中用了非常多的叠词,准确生动地呈现了桑葚成熟的过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同时语言也具有一种音乐美。
成语精练生动、意味深长,选择合适的成语运用到作文中,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前文“范文解析”中有对范文运用四字语的分析,此不赘述。
[强化意识,用心为之]
使语言更准确、贴切的做法从运用层面上来看,难度并不算大,关键是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要有锤炼语言、精选词语、使语言准确贴切的意识,用心为之,一定会收获颇丰。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多积累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汇;在复习成语专题时可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成语,并试着在作文中加以运用,这样一石二鸟,可以使备考的效益最大化。
[有感写作]
请以“足迹深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词准确、贴切,语言富有文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