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测猝死事件频发
2015-05-30
10月24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操场上,一个正在进行体能测试的大三男生,突然倒在了跑道上。虽然校医院值班医生进行了紧急抢救,120也及时赶来,但最终还是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此事并非个例。2014年9月15日位于宁波的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里,一名男生在参加1000米跑步测试中发生意外,最终倒在跑道上再也没起来。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2012年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每年都有大学生体测跑步猝死事件发生,不断有年轻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运动负荷并不大的千米长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舆论的焦点,除了表达对年轻生命早逝的惋惜外,也不出所料地集中到了当前大学生体质太弱等问题上。正如前不久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所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堪忧,尤其在耐力素质(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方面,大学生竟不如中学生。
体能测试的初衷是通过将体能测试结果与毕业挂钩,鼓励大学生锻炼身体。但对部分平时不锻炼的学生而言,体能测试成了他们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不仅如此,当中乱象频出,学生有明码标价请人代跑的,学校也有为了政绩作假的。
学者董玉福和张文星曾就2009年~2012年间我国高校发生的25例学生运动性猝死进行分析,发现猝死的原因依次为心脏病变、曾有昏厥史、运动过量、饮酒、通宵熬夜、体质虚弱、高温环境中运动等。直接的体质虚弱并不在前列。体质测试中的猝死,大多是学校和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缺乏觉察,学校对体质测试紧急预案设置得不够造成的。
解决学生的锻炼问题,仅靠一个体能测试是达不到目的的,需要的是系统设计,让学生平时就养成锻炼的习惯,而不是为了应对测试考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