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研究

2015-05-30金银春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金银春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变化,景观设计从最初的缺少关注逐渐发展到受社会追捧,主要得益于世界顶尖级设计大师的不懈努力,其中以波普艺术、大地艺术、极简主义艺术等流派最为知名。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现阶段国外主流景观设计理念进行追溯,并以彼得·沃克的代表作之一——泰纳喷泉为例,尝试探究当今景观设计理念的精髓。

关键词:景观设计;理念追溯;泰纳喷泉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的不断互通,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审美需求,很多世界经典的景观设计不仅在功能上体现其价值,更在区域特征定位上彰显永恒的生命力,当然不同的景观设计理念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不同时期国外主流设计理念进行回顾。

二、世界主流设计理念追溯

(一)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中叶,英国是波普艺术的发源地,Popular是波普一词的英文形式,表示流行艺术或者通俗艺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包括:汉密尔顿、蒂尔森、保罗齐,以及琼斯。波普艺术倡导都市文化的新生力量,因此普及、短暂、易忘、低廉、年轻、浮华、感性是波普艺术的主要特点。波普艺术代表着一种流行的文化表象,这也决定了波普艺术难以永恒的命运。

(二)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Land Art)是景观设计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因为大地艺术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流派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于日本地缘性结构特点决定了大地艺术的主要表达形式为人、土地和天空的三者结合。大地艺术从本质上讲是对工业文明的不满,它强调要回归自然。大地艺术的代表性作品极具震撼力,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英国巨石阵等。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景观设计大师长谷川浩已是大地景观设计理念的代表人物。

(三)极简主义艺术

提到极简主义艺术,就不得不提起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理念强调景观在结构上集合和秩序,极简主义并不代表简单,在材料的选取上,以及景观图形的设计上依然可以多样化,例如: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椭圆、方、三角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经常见到;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新型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例如水池、草地、岩石、卵石、沙砾等传统设计元素也都有所应用。极简主义雕塑家唐纳德贾德的“一百只抛光铝箱”,以及彼得沃克的泰纳喷泉都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

三、泰纳喷泉案例分析

(一)设计背景回顾

泰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处交叉路边,一直以来泰纳喷泉作为哈佛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都是哈佛学者和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景观圣地。在设计之初,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伯克指出许多校园的喷泉由于水池渗漏等令人头疼的维修问题而最终不得不改造成绿地,他期望沃克能够提出一个解决以上这些难题的喷泉方案,带着这样问题彼得沃克对泰纳喷泉项目展开了设计构想,所以一切设计作品的初衷还是要围绕功能性来展开。

(二)设计灵感来源-巨石阵

泰纳喷泉共由159块形状不一的巨型石块组成,并通过设计摆放成圆形石阵,石块镶嵌于草地和马路中,行人可以在此休息。由于石块的摆放不拘一格,这体现了大地艺术和极简主义的结合。巨石阵的灵感源自萨利斯伯利平原的巨石阵,质朴的巨石与哈佛大学古典建筑融为一体,在石阵的中央是该景观设计的核心,即:喷泉。如图1所示,巨石阵作为彼得沃克设计灵感的基本元素,直接决定了泰纳喷泉必须本着如何有效渲染时空感,并进一步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来展开具体设计。

(三)泰纳喷泉的结构选择

从传统意义上讲,泰纳喷泉的结构设计打破了以往设计师对喷泉的一贯认识。由于哈佛大学的实际情况,泰纳喷泉并没有采用喷泉水池的一贯设计手法,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解决了喷泉排水的问题,从而使泰纳喷泉在形式上更加简约,这也为设计中巨石的介入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

(四)泰纳喷泉的设计特点

1.想象性和神秘性

在哈佛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中,泰纳喷泉的设计要围绕丰富的想象以及神秘气息来展开。泰纳喷泉喷出的水雾有别于传统,它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到了冬天水雾则有供暖系统喷出热蒸汽,即便到了冬天泉眼四周的石头上还是可以布满喷泉迷雾,这与周围环境依然可以相得益彰。当人们经过泰纳喷泉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做短暂歇息并领略它的神秘气息,图2、图3所示。

2.五重矛盾张力的体现

泰纳喷泉作品之所以被奉为国际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设计作品所体现出的非常强烈的矛盾张力。首先,泰纳喷泉是一个直径18米的圆型设计,这与周围的道路与草地相接,圆形表达的是轮回,而直线体现的是无尽,喷泉的圆形结构与马路的直线型结构形成了第一重空间张力——和谐与冲突。其次,159块未经加工的自然石块与纯粹的圆形几何形式之间对比形成了第二重空间张力——人工与自然。还有,亘古不变的石块与晨昏昼夜四季交替风霜雨雪的自然过程之间的对比形成第三重空间张力——永恒与变化。而季相明显的美国橡树,冬季落叶无生,春季叶色嫩绿,夏季叶色浓绿,初秋叶色金黄,深秋叶色深红,美国橡树与无生命的石头对比形成第四重空间张力——生命与物象。最后,坚硬的石头中设置缥缈的雾喷泉形成第五重空间张力——坚硬与柔软,如图4所示。

四、泰纳喷泉给予的启示

泰纳喷泉作为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作品,被无数次借鉴、模仿,以及学习。泰纳喷泉给予的启示是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始终围绕设计初衷

首先在设计之初,该作品被赋予一种最简单的使命,即解决校园水池渗水问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泰纳喷泉的结构设计,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任何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必须时刻围绕着设计初衷来展开,这是设计理念的首要原则。

(二)理念与现实的统一

在泰纳喷泉的设计中,由于哈佛大学的特殊性,彼得沃克充分考虑了作品中设计理念的体现形式,所以后来我们可以看到泰纳喷泉有种在纷乱的环境中依靠极简的形式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感觉,它仿佛游离于哈佛的世界而孤立存在,让进入者体察自然变化和万物轮回,而这种感觉是通过缔造多重的空间张力加以实现,这样的设计很好地映衬了哈佛大学的百年历史;同时因为泰纳喷泉并无明确的功能性,所以泰纳喷泉更多是起到让时间停滞的作用,让人们回到现实,这与哈佛大学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又交相呼应,由此做到设计理念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五、结语

品鉴国外经典景观设计作品,不仅可以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衡量该作品的得失,还可以全面的理清设计者的逻辑思路,这对一名学习者是非常有益的。任何经典的设计作品,其精髓的背后都离不开设计者对设计初衷的认真思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刻解读,泰纳喷泉恰好完美地实现了这一过程,因此泰纳喷泉的成功对于景观设计师后辈来说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王德荣,徐光辉.国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1,(28):111-113.

[2]丁美华、范小婉.浅析国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J].中外建筑,2013,(05):45-48.

[3]吴斌.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角理解[J].北京农业,2014,(06):28-29.

[4]刘晓明,王朝忠.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J].中国园林,2014,(04):59-6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梁燕莺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康复养生理念下的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