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
2015-05-30杨宝珠
杨宝珠
【摘 要】 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导师、引路人,起到联系班级科任老师、沟通学校和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作用,在教育和管理中应做到无处不充满爱,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然而,作为班主任应将爱心应付之何处?首先班主任要把“爱”字藏于心,用爱心唤起学生;其次要了解、称赞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再泼洒爱的种子,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 班主任;了解;宽容;泼洒爱的种子
【中图分类号】G6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导师、引路人,起到联系班级科任老师、沟通学校和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新世纪的班主任,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教育和管理中应注重那些问题呢?我认为应做到无处不充满爱,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
严格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爱,尊重也是一种爱,信任和鼓励同样是一种爱。
班主任面临着一个思想多样化、多变化的学生群体,这就更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从学习动机、求知欲望等方面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消除他们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作为班主任应将爱心应付之何处?
一、班主任要把“爱”字藏于心,用爱心唤起学生
爱是教育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私的奉献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班主任是一个以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存在于学生面前,在教学管理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应用爱心去唤起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们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释放自己的博爱,让爱的暖意淌进学生的心里,幼苗才会茁壮成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的学生,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不是家中的“一块宝”?家长碰不得,老师管不得,否则就认为身边的人都不爱他。有一次在主题班会上,我就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学生,“严是爱,松是害”,“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父母老师说你、管你,这意味着爱你。对正在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能强烈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了解、称赞学生,给学生以自信
教育也是一种发现。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所施之教如同瞎子摸象,学生不会发现自我,学之全无动力之源。高明的教育者则善于发现,发现每个人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发现的特长得到超常发挥,给“千里马”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样的教育者才是真正的伯乐。才会从中体会到学生的欢乐与忧愁,才能亲近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平等交流,自觉构建沟通平台,从中掌握学生的心声,久而久之,加深了师生情谊,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理。”就会把心中的秘密倾诉出来。同样的例子,转化后进生时我们班主任更应该抓闪光点,要善于去发现,他们有的具有领导能力,有的劳动积极,有的乐于助人等。我们的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予以表扬,他们也能建立自信。
人们常说:称赞带来自信与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称赞教育的基本点是以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启迪学生增强自信心。称赞的内涵具体化为: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宽容与尊重,可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架起心灵的彩虹。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爱,是教师用心灵去感化、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表现。班主任如果不能抓住学生身上一闪即逝的闪光点,只是一贯地对学生批评、抱怨,学生也就会丧失自尊与自信。相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和蔼的微笑,一声诚挚的问候,甚至不经意的抚摸一下某个不曾得过表扬的所谓调皮学生的头,他一生都会感到暖意无限,鼓舞不尽。都会激起学生内心对老师的尊重和热爱,这种感情就会在无形中化为刻苦读书、奋发向上的力量。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称赞学生。
三、泼洒爱的种子,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作为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求、爱好等。班主任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民主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要倾注爱心,给与爱是转化思想的前提,他们需要爱,班主任不应该存在偏见,对待他们的困难要尽力帮助,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尽力诱导。为此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那是一缕阳光,他能照亮学生的心,那是一丝春雨,他能滋润学生的心田,那是一粒爱的种子,他能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总之教育学生是需要细心的,但我坚信,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在工作中借鉴以上几点,辛勤耕耘,用真爱感化每一位学生,一定会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