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2015-05-30徐华刚(安徽阜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阜阳市阜阳篆刻

徐华刚(安徽 阜阳)

杨霁成,别名杨乙,194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艺术顾问、阜阳市书协名誉主席。早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大专班,善真草隶篆多种书体,攻山水花鸟,尤精金石篆刻。

杨霁成,1942年9月生于安徽无为县,祖籍广东梅州,是一位当代纯粹的书法篆刻家。年逾古稀的他,曾经满头的秀发,从二十年前便开始凋零,如今所剩无几,岁月无声,不舍昼夜。半个多世纪的翰墨春秋、五十多年的砚田耕耘,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思索。尤其在当今这种纷繁的社会生活环境下,他能做到甘于寂寞、乐于孤独,踏实、真诚且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去做事、做人,并终将自己锤炼成一位当代名副其实的书法篆刻大家,实在难得。诚如庄子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杨霁成先生少年时代生活在无为县的山村,幼时家贫,兄弟姊妹八人,排行老五,浑号“小五子”。幼时的他,因聪慧、机敏,家人将其送到乡间读私塾。他六岁起,一边跟随私塾先生学识字,知句读,背古诗,诵古文。同时也开始临习欧阳询《九成宫》书法。私塾先生杜六鳌,学识颇渊,见其勤恳、好学,特赐其嘉名:杨霁成,字春台。并解释说:“小五子,你天性温善、卓尔不群,但五行缺水,名字中当有雨水,日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同时你也有官运,应在春季入仕为官,就取名霁成,字春台吧。”“春台”,意为春天上台,果不其然,杨霁成先生在1983年初春,机构改革时节,被选拔任命为阜南县政协专职副主席,比起郑板桥的“七品官耳”,恐怕只能享受“副七品官耳”待遇。

杨霁成先生在乡间读私塾,一读便是七年,十三岁起,便开始承担家务劳作,割草、放牛是其首要劳务。因家贫,买不起水牛,与邻里三家共养一头黄牛。一头黄牛,勉强支撑着三家重体力劳务。十六岁那年,杨霁成先生考入无为县中学。这也是他十六年来第一次走出山村,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县城距乡村六十余里,每星期回乡探家,全凭徒步涉水,因爱惜鞋底被磨损,几乎都是赤脚徒行,常常深夜才能到家。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初中毕业,因其酷爱书画,他于1960年考入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五年制大专班,学习国画、素描、水彩、水粉。五年美专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深得执教老师童雪鸿、张君逸诸先生的赏识,并受其激励、指导以后可增修书法篆刻。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对历代碑帖进入系统的临摹研习、对各种书体的演变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思悟。杨霁成先生认为:“一位书法家,擅长一种书体是不够的,应该四体皆能,四体共进。相互相辅,有益于日异变化;固守一体,易陷入抱残守缺的呆板局面,作品也易流于千幅一貌的俗格。”对于篆刻,杨霁成先生亦有亲身体会:“刻篆,须先喜篆,继而写篆,再而研篆,下笔有风格,下刀才有风采。笔底无风格,纵然刀法娴熟,雪泥徒留鸿爪。”

1965年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下,杨霁成先生先被派遣到凤台农村搞四清,次年又到颍上,直到1967年初才被分配至阜南县文化馆工作。1968年结婚成家,第二年喜得长女,取名杨弱。1972年又喜得次女,名唤杨卉。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82年,中国书协成立,杨霁成先生以其超凡脱俗的书法风格,成为第一批中国书协会员。继而1983年机构改革,调至阜南政协任专职副主席,两届八年政协工作期满,时至1991年,一晃就是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生活上,体验着成家立业;工作上,经历了调动升迁,而在杨霁成先生看来,工作与生活,只是他人生的伴奏,书法篆刻艺术,才是唱响其生命赞歌的主旋律。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其书法篆刻已渐入佳境,尤其草篆及狂草,极具自家面目,隶书与行书亦显格调高远,篆刻更是独具一格,假以时日甚至称得上独树一帜。

1991年,对杨霁成先生来说,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已近知天命之年。工作上,两年政协党外专职副主席已期满,县委本打算让其转任副县长,而将名利、权位看得颇淡的杨霁成先生却毅然决定调离阜南县,到阜阳地区文联下属单位阜阳地区书画院任副院长(副科级职务,保有副处待遇)。1992年,工作关系转到阜阳地区文联,任阜阳地区文联副主席;1994年,阜阳地区文联书协换届,当选为第二届阜阳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2003年安徽省第三届书协换届,提任为省书协艺术顾问。

五十岁以后的杨霁成,对书法篆刻的体会、感悟,总有新观点。他主张多读书、多读帖。读书不仅增加学养、见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免俗;而读帖则可历练书家眼界,只有眼界高了,才不会容忍自己落入俗套。他以为:一位耕耘砚田多年的书家,早已如卖油翁一样手熟耳,若机械般地临摹,易限制书家个性的凸显。而篆刻,也由强调点画的金石气,到参差笔意的书写感,尤重文字结体的趣味与书法笔性的质感。这样,才能展现作品的古朴、单纯、稚拙且包含深厚的艺术功力,要使作品具备动态的造型力和深沉的精神力,只有洋溢著个性化的独特魅力,其作品才会扣人心弦、令人过目不忘。

如今,年逾古稀的杨霁成先生,仍每天坚持读书、读帖,每每挥毫作书,无拘无束、洋洋洒洒,写到得意处,手舞足蹈,放荡不羁,时而对自己赞不绝口,时而又自我嘲讽。不论是做人还是作书,到了这种境界,也称得上“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了。最后借用苏东坡的诗句做结束语:“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作者系安徽省三届文代会代表、省书协理事、阜阳市书协常务副主席、阜阳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阜阳市书画院书画师。)

猜你喜欢

阜阳市阜阳篆刻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篆刻
瑩波篆刻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