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在MBD技术飞机装配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5-05-30李阳袁峰
李阳 袁峰
摘 要:文章探讨了关于MBD模型的飞机模线样板的设计,介绍了装配模线设计对提高装配协调互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应用CATIA进行装配模线设计的全过程,证明了装配模线设计可以较好地提高样板质量,并且适应新机型研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MBD模线样板;装配模线;互换协调;装配;定位
中图分类号:V2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01-02
1 概 述
模线样板是飞机从设计到制造之间的桥梁,是飞机制造过程中保证各类零、组、部件尺寸协调的主要手段。CAD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设计和模线设计正在逐步靠近,模线设计已可直接调用产品的图形信息。解决装配过程中的协调互换问题的其中一方面,就是提高模线样板的设计水平,使其更好的辅助生产。
随着飞机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在新机研制中不断浮现新方法和新技术,无图设计已经在新机研制中崭露头角,直接依据三维数学模型开展工艺设计,指导装配生产,完美地改善了协调互换性能,是未来飞机研制生产的趋势。
目前研制的新机型大多采用MBD(Modle Based Definition)
技术,即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是一个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表达产品定义信息的方法体,它以参数形式涵盖了产品尺寸、材料、设计信息、公差及其他信息。MBD技术的生产预示着飞机无图时代的开始。基于MBD技术的飞机装配生产协调问题,是研制生产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何发展模线样板设计,以适应无图设计的主流趋势,使模线样板更完美地实现飞机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协调互换,是作为模线样板设计者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模线设计是样板设计的第一步,是直接将三维数学模型转换成二维图纸的重要手段,是样板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MBD技术下,不仅在一个模型中体现单一零件的生产信息,还可以在一个模型中体现飞机组件的装配信息。这为设计装配模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采用装配孔定位是飞机常用三种定位方式之一,其他两种方式分别是:工装夹具定位和划线定位。装配孔,是工艺孔的一种,是装配组合件时,用于确定零件相互位置的。采用工装夹具定位相比,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设计工装上,尤其是在新机研制生产过程中,大大地加长了研制周期。由于飞机的气动曲面设计,划线定位许多时候无法满足定位要求。因此,在新机研制中较多的采用了装配孔定位的方式。模线样板作为钻制装配孔的依据,如何将装配孔准确无误地表现在模线上,保证零件之间装配协调,就需要合理地设计装配模线。
所谓装配模线,是指在同一模线中体现装配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包括装配孔等工艺信息,确保零件之间互换协调。装配模线是结构模线的一种,它不同于普通零件模线,其区别在于:装配模线可以同时表示两个或多个零件,且符合三维装配的空间定位;普通零件模线,仅表示单一零件。采用MBD技术后,装配信息在一个数学模型中涵盖,大大提高了设计装配模线的效率。
如何确定是设计零件模线还是装配模线呢?当零件之间由装配孔定位时,设计模线样板采用装配模线,采用其他定位方式时,设计零件模线。因为,设计装配模线相对零件模线要复杂,设计周期长,装配组件中如果包括长生产周期零件,其完成进度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机型的研制周期。
那么,既然设计复杂,为什么我们还要设计装配模线呢?其实,采用单一零件模线设计,也可以体现装配孔的工艺信息,但是由于以下几种因素,使得装配模线更显优势:
首先,设计装配模线能够更直观地表示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其次,装配模线提供的装配孔位能够保证零件之间的相互协调。
再次,提供装配模线,能够提高样板的协调性。
最后,避免由于人为设计习惯,投影面取法不统一,导致装配孔不协调,保证了样板的设计质量。
2 装配模线的设计过程
下面以几个设计装配模线为例,对设计装配模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2.1 装配模线投影平面的选择
按照装配车间提供的零件供应状态表,设计装配模线时,首先要确定投影装配模线的平面,其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组件中所有装配孔位于同一平面的,模线取在装配孔所在平面或其平行平面。如图1所示。
另一种情况是装配孔位于两个甚至多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无法表示完全的,选择形状较大的零件腹板面未投影面(通常也是部分装配孔所在面),其他在此投影面无法表示的装配孔,另外在其所在平面投制模线,此类零件多为角材或T型材,其两个面与其他零件用装配孔定位,这类零件至少要设计两块样板。如图2所示。
2.2 绘制装配模线需要表示的要素
绘制装配模线,除了要投影出组件中各零件的外形,和装配孔、销钉孔、余量等工艺信息以外,还需要表明零件图号、样板品种及编号、轴线名称等信息。
为了适应机型研制后期供应状态的更改,通常在设计装配模线时,不仅仅表示工艺孔,对于设计提供的非工艺孔,也予以表示,以便日后更改时选用。工艺孔会在十字线上标明工艺孔类型,而非工艺孔则仅以十字线表示。如此设计,可以省去样板更改时重新投影和绘制模线的步骤,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
另外,装配模线通常表示各零件在投影面的外形,对于生产既需要外形又需要展开样板的零件,将展开另行设计模线,而不是按照普通模线设计时,将外形和展开设计在一起。原因是,为了是装配模线的线条清晰,容易理解,避免产生误解。
2.3 应用CATIA装配模线的绘制
经过分析已确定投影面和投影要素,接下来介绍装配模线的投影过程。
首先,将要设计的组件以装配(Product)模式在CATIA中打开,其中包括表示孔信息的文件,确定组件中零件状态均为最新版本,且零件没有缺漏。
其次,在Product模块下,进入草图编辑器,借助“投影三维元素”命令,逐个投影零件外形,及各空间点和相关轴线。投影结束后退出草图编辑器。草图编辑模块投影三维元素,如图4所示。
最后,创建新的绘图窗口,并在绘图窗口中,应用工具“正视图”并在装配窗口选择投影平面,即可轻松将装配模块下的组件,以二维图形式转换到绘图模块下。刚刚转换过来的二维视图与装配模块仍保持链接,设计者可以进行自检,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在装配模式下更改完成后,在绘图模块只需“更新操作后就与其一致了。待确定设计无误,元素涵盖全面后,即可将绘图模式下视图做“隔离”处理,隔离后的视图与装配模块断开链接。继而完成了装配模线的投影工作。
完整的装配模线还需要有完整翔实的标注信息,标注是绘制装配模线的重点之一。在标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确保工艺孔位置和数目与供应状态一致,工艺孔类型标注明确。
第二, 零件图号标注准确无误,注明轴线名称。
第三, 指引线类型一致,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排列整齐,避免指引线交叉。
完成的装配模线,如图5所示。
3 总 结
随着产品生产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基于三维数学模型的生产方式将逐渐替代依据二维图纸生产模式,如何迎合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设计制造满足无图化生产需求的模线样板,使其更有效的发挥协调互换的重要使命,是摆在工装设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介绍的装配模线的设计,则是依据三维数学模型的装配模型,将装配组件以1:1的比例绘制聚酯薄膜上,作为生产和检验样板的依据,解决了在设计具有装配孔的样板时,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设计错误,引起的装配孔不协调。在产品供应状态需要更改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样板进行更改,满足紧张的生产需求。装配模线的设计,减少了由于样板协调问题,导致飞机在装配时无法开展的问题,较好地提高了生产和装配的效率,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更确保了新机研制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潇.MBD技术在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