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插敌占区心脏的一把利剑——敌后武工队

2015-05-30宋鑫娜

北京档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工队敌后冀中

宋鑫娜

提起敌后武工队,很多人脑海中会闪现出李向阳这个光辉而经典的银幕形象,抑或是冯志所创作的《敌后武工队》小说中魏强等武工队员深入敌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彩桥段。在影视作品或小说中所运用的夸张与虚构的艺术手法我们暂且不谈,但是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武工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所立下的累累战功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展厅内,有一组档案总是能引起参观者的驻足,那是《冀中军区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如何开展工作》的一份文件,这份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油印小册子详细记述了冀中平原武工队开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生于危难

1937年7月底,随着北平、天津和河北的相继沦陷,华北的大片领土落入敌手。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日军开始了对华北人民残酷的殖民统治。从1941年3月到1942年底,日军为了巩固其统治,在整个华北地区推行了全面实行法西斯统治的治安强化运动。面对敌人疯狂的“蚕食”和“扫荡”,地处冀中平原的冀中根据地也受到了威胁,形势岌岌可危。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从1941年6月起,华北八路军先后派出“武装工作团”和“武装宣传团”等小分队,打入敌占区后方,宣传抗日,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和军事设施。“武装工作团”和“武装宣传团”作为敌后武工队的雏形有效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正面作战和游击战的开展。1942年1月,这种作战方式得到了中央北方局书记聂荣臻的肯定,决定进一步推广,并明确了武工队的组织编制、工作任务和斗争方式。1942年5月13日,冀中七分区武工队正式成立,这是冀中平原成立的第一个武工队,由30余名政治过硬,作战勇敢,能文能武的精干力量组成。1942年8月,由40余名武工队员组成的冀中九分区武工队正式成立,后因其战功显赫以及冯志的《敌后武工队》而声名鹊起。

敌后武工队产生于华北敌后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以河北平原的冀中地区最为活跃。冀中平原水陆交通畅达,物产丰富,素有“华北粮仓,京津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冀中军民的对敌斗争,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紧密配合,形成对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军事重镇的战略包围,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能武亦能文

“武工队”虽然是“武”字当头,但攻心为上的政治宣传却是武工队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可能与我们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有所出入,然而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在这份冀中九分区如何开展工作的档案中,我们也能捕捉到这方面的信息。例如:“分组喊话,扩大声势。清苑之北大冉,自1940年我们即进不去,为开辟这一村子,在夜间突入该村。部队分为警戒组、喊话组。喊话则又分为围楼、街头、高墙等组,同时进行。当时全村乡亲亲闻街上脚步声犬吠声连成一片,从此后岗楼中伪军老实了,伪干也和我们接头。”

武工队从成立之初就是由军分区政治部直接领导,在职能上受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的指导。1942年,时任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就曾反复强调武工队的任务是政治进攻,罗瑞卿还曾批评过一些对武工队任务不熟悉的领导干部,批评他们将武工队当做游击队使用。敌后武工队对人员的政治素养要求很高,不仅要全面掌握党的对敌斗争政策和策略,还要具备演讲才能,能写标语,善于做敌军工作和群众工作。因此,一二九师政治部就曾明文规定,武工队的队长必须是政工干部,而且是营以上干部,政委则必须是团以上干部。如冀中九分区武工队的队长兼政委杨寿增是团的政治处主任。在冀中九分区开展工作的调查方法中也提到了以宣传教育为主的工作方式:“在伪干中选择较好者给以教育,以招待我们为名,成为我们的情报员,了解伪干内幕及村子情形,也很有效。”

此外,对日军喊话也是敌后武工队员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冀中九分区武工队要求队员至少要掌握57句日语。日语对于没有接受过任何语言训练的武工队员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是这难不倒机智勇敢的敌后武工队员。他们把常用的喊话用语标上中文,再对音调进行模仿。像“哇里哇里哇”,是日语“われわれは”的拟音,意思是“我们”。“森搔尼寒獃斯路!”则是“々は、戦争に反対する(反对战争)”,连起来就是“我们反对战争!”于是,在1944年局部反攻的冀中大平原上经常出现武工队员围着鬼子炮楼用日语喊话的情景。唐山味儿的冀东日本话,保定味的冀中日本话,经常让炮楼的日本兵抱着脑袋感叹,这些南腔北调的日本话太有震慑力了,我还是缴械投降吧!其实,抗战胜利后日军也承认这种变了调式的日语喊话,与反战同盟正规的日本工作员喊话,收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深入虎穴

因为要深入到危机四伏的敌占区开展工作,冀中军区为每一名武工队员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每人一到两支短枪,其中必有一支在当时十分走红的德式毛瑟手枪,即人们俗称的“盒子炮”。电影中手持双枪、百发百中的李向阳也印证了当时武工队员“高大上”的武器装备。

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春,是抗日战争最残酷、最艰苦的时期。那时,武工队坚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昼伏夜出,有时一夜要转移好几次。为了随时行动,武工队员把枪的皮套去掉,直接插在腰间,晚上则枕在头下,子弹上膛,与之寸步不离。曾任武工队长的开国少将王展将军就在一次谈话中道出了身处险境的苦衷:“日伪对武工队员恨之入骨,我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四年里,我都没有盖过被子,脱过衣服和鞋子睡觉,也没有洗过澡,身上到处都是虱子,痒得不得了。”档案里“隐蔽的工作方法”就印证了在敌占区工作如履薄冰的现实:“我们活动不发火光,不高声说话,消灭痕迹,夜晚过十字路口,进村前后设后卫班,倒穿鞋,或后腿走路,以迷惑敌人。”

武工队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无所畏惧,身处敌占区的境遇更是险象环生。一次,冀中九分区武工队队长冯志到军区开会,回来的路上与日军狭路相逢。情急之下,冯志钻进路旁的一堆麦秸垛里。一个日军走过来拿着刺刀一个个挑麦秸垛。当冯志感觉到日军快到跟前时,迅速抬起手中的驳壳枪扣动了扳机,谁知这一枪竟然没响,而那个日本兵也没来挑他躲进的麦秸垛。事后,冯志才发现枪被麦秸秆卡住了。

主动出击

为了瓦解伪军,铲除汉奸,每个武工队都有一份花名册,这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黑名单。花名册上详细记录了敌军的姓名、年龄、住址等信息。冀中九分区档案中也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伪干部的质量,群众对他的意见;二、伪属多少,其社会地位如何;三、抗属在群众中的影响及生活情形;四、知名士绅;五、敌伪在该地区的公开武装与秘密组织;六、群众对我之态度。

在掌握这些伪军信息和调查对象的基础上,武工队员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了。在冀中某地有一个为日本人效力,几经疏导仍顽固不化的汉奸丁化成被我们列入了黑名单。这个汉奸昼夜带队搜查八路军,抓到后就严刑拷打,还疯狂叫嚣:“我与八路军不共戴天!”对此,八路军采取了坚决打击策略。在掌握了丁化成的日常行踪后,胆大心细的武工队员怀里装好抗日政府的布告跟踪他进入集市。在丁化成从炮楼上下来的片刻,一名枪法极准的武工队员一枪就击中了丁化成的脑袋。见此情形,其手下的伪军乱了方寸,正要开枪,被埋伏在人群中的武工队员控制了。武工队员把布告放在他的尸体上,从容而潇洒地离开了。此后,再也没有伪军头目敢公开与八路军做对了。

圆满谢幕

抗战后期,随着战争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敌后武工队的编制也发生了改变。1943年秋以后,冀中军区很多分区的武工队开始扩编,工作内容也由原来的宣传策反、惩治汉奸转化为端岗楼、拔据点和打游击。而那时,武工队的性质已与游击队无异。随着1944年冀中九分区等武工队的解散和人员调离,真正意义上的敌后武工队也在圆满完成历史使命之后悄然退出了抗战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武工队敌后冀中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大舅的抗战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集 敌后武工队
送信钻地道
真实的“武工队”都干啥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