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枋得却聘书特点研究

2015-05-30岳园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2期

内容摘要:谢枋得是南宋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作为宋朝遗臣,他曾五次拒绝元朝的招聘,其中的却聘三书《上程雪楼御史书》、《上丞相留忠斋书》、《与参政魏容斋书》尤为后人激赏。虽是不同的三封书信,但都具有中正平和,重道讲义的色彩。

关键词:谢枋得 却聘书 共通点

谢枋得自幼就对辛弃疾为国奔走的事迹钦佩不已。宋元易代之际,残酷的战争,遍野的哀鸿,南宋王朝覆灭时个体回天乏术的无奈……这一切更加深了他的爱国体验。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文章中洋溢着一种忠于故国的浩然正气。周应极曾在《叠山先生行实》中评价谢枋得“为文章高迈奇绝,汪洋演迤,自成一家”,而其“却聘一书,流传不朽。虽乡塾童孺,皆能诵而习之”①。宋朝灭亡之后,元朝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极力想拢络那些曾经不遗余力抗元的仁人志士。谢枋得为了抗击元朝毁家纾难,在百姓中间深受爱戴,所以元朝想重点招安谢枋得。谢枋得为了表明自己不仕元朝的心迹,三次向当朝上书。虽然这三篇却聘书上呈的对象不同,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共同的基本色彩。

谢枋得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多年的修身养性,他已经把儒家的信条内化为理想信念,立命处世都以其为圭臬,“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②,谢枋得时常浸润在儒家典坟难免不受其影响,所以在这三篇却聘书中充满了儒家“重道讲义”的味道。

《礼记·曲礼》云:“不登高、不临深”③、“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④、“父母存,不许友以死”⑤,古人认为父母的生养之恩最重,父母在世时子女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生命。子女不能登高或靠近深渊,不能在黑暗的环境中从事工作,不能轻易向朋友许诺为其报仇,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以报答父母。儒家认为孝乃百行之首,爱护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是对父母表达孝道的行为体现,《上程雪楼御史书》中就反映出谢枋得对这一儒家理念的践行。如“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谢枋得在宋亡后没有立即以身殉国就是顾虑老母亲还在人世,还需要自己尽孝。再如“《礼》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为葬。某幼读此书,何知其哭,乃今身屡之而后痛楚不能禁。”这是谢枋得在悲痛自己没能在父母生前和去世后尽到孝道。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通过提倡孝来维护国家稳定。唐玄宗就曾亲自为《孝经》做注,可见孝治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谢枋得希望通过孝治关乎国家利害使元朝知难而退。“缞絰之服不可入公门,草土之御不可彻殿陛,姓名不详者不可辱古灵荐藁也。稽之古礼,子有父母之丧,君命三年不过其门,所以教天下孝也。”而“我”现在是“缞絰之服、草土之御、姓名不详者”,所以“我”不能在朝为官,如果接受招聘则是教天下人不孝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稳定。紧接着谢枋得又以宋朝就是因为没有遵循孝治,多次起復正在服丧的人而灭国为例,再一次向元朝发出警告。

《宋史》列传中记载谢枋得“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谢枋得五岁时听闻父辈谈辛弃疾的爱国事迹时就心生敬仰,他毕生也是为民尽力,为国尽忠。在《上丞相留忠斋书》中他列举了大量忠臣义士的言行事迹来表明自己决不仕二君。如“蒯通对高祖曰:‘彼时臣但知齐王韩信,不知有陛下也。滕公说高祖,曰:‘臣各为其主,季布为项羽将而尽力,乃其职耳,项氏臣可得而尽诛耶?”谢枋得透过蒯通和滕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自己为其臣便为其主,自己既然是宋朝的臣民,则一生都是宋朝的臣民,绝不会改变!之后谢枋得又提到了周夷齐和商山四皓:“夷齐虽不仕周,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羹藜含粝于皇帝之土地乎?”看似谢枋得是在感激元朝皇帝的恩情,实则是说我已决心要向夷齐、商山四皓那样隐居不仕,元朝的招聘我是不会接受的。书信的结尾又引用了司马迁的“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忠君为国而死则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攀附新朝纵使年老寿终也是轻于鸿毛。谢枋得此时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以身殉国他已无所畏惧!

在战争之后谢枋得的家庭像万千家庭一样也是满目疮痍,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经长大,但是尚在饥寒中挣扎,尤其是大儿子熙之,此刻已身染重病,怕是凶多吉少。但谢枋得没有因为生活的窘迫而放弃自己的坚持。在《与参政魏容斋书》中他依旧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忠臣不事二君”的想法,果断拒绝当朝的征召。

在这三篇却聘书中可以看出谢枋得信奉的是儒家,但在《上丞相留忠斋书》中谢枋得提到这样一句话,“今年六十三矣,学辟谷养气已二十载”。辟谷养气是道家修行的一种方式,主张少食或绝食。谢枋得坚持这种做法已经二十年了。再者,谢枋得还引用了庄子的话语“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这是一种老庄式的无欲无求的心态。在谢枋得其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道家颇有仰慕之心。如《与菊圃陈尚书札》中写到“某少日酷信书,谓患难夷狄,皆可行道,辟世者小丈夫也。……今而后知辟世者非小丈夫也。日读道家书颇有益,不敢号于人曰:吾慕安期生、河上公、梅子真也。”谢枋得觉得自己阅读道家典籍颇有收获,而且也十分仰慕道家隐逸人士。此外,在《绝粒偶书》和《寒食郓州道中》他还流露出了“出世入仙”的幻想。但是,他也没有一味沉湎于此而忘记了亡国之痛,最终他还是选择用绝食的手段与元朝统治者进行斗争,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

参考文献

[1]、四部丛刊续编集部·叠山集[M].

[2]、[唐]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注 释

①[清]翁树培覆勘:《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卷十六“叠山集五卷”。

②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6页。

③[清]朱彬:《礼记训纂》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2页。

④[清]朱彬:《礼记训纂》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2页。

⑤[清]朱彬:《礼记训纂》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2页。

(作者介绍:岳园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