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2015-05-30刘茹霞
刘茹霞
【摘 要】本文从公路工程质量方法和措施入手论述了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关键点的控制手段及控制文件、控制点的实际效果考察等,文中结合实际施工控制内容列举了路基、路面、桥梁等工程的常见施工控制点设置内容明确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然后又介绍了公路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给施工中遇到问题时明确处理思路。作者结合目前路基、路面、桥梁工程实际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分别总结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来帮助公路工程施工者、监督者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质量;控制;关键控制点;通病;措施
【Abstract】Establishing the principle, key to order of control point that this text is from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ntity the method commenced with measure to discuss the actual result of the control means and control document, control poi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quantity investigated the etc., text inside the control contents of combinative actual construction to enumerate the roadbed, road, bridge...etc. The familiar construction control point for engineering to establish the clear and definite highway engineering of contents the quantity the control the important point. then again introduced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ntity the blemish to handle the method to gived under construction meet the problem clear and definite handle the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Quantity;Control;Key control point;Common failing;Measure
1. 前言
(1)质量控制是GB/T 19000(等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个质量术浯。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作业技术是直接产生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条件;但并不是具备相关作业技术能力,都能产生合格的质量,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还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组织和协调作业技术活动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其质量形成能力,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按照GB/T 19000定义,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2)公路工程项目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拟建的建筑产品,它和一般产品具有同样的质量内涵,即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之总和。其中明确的需要是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合同等所规定的要求,隐含的需要是指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客观上已存在的某些需求。因此公路工程的质量也就需要通过市场和营销活动加以识别,以不断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其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满足的程度如何,必须用一系列定量或定性的特性指标来描述和评价,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产品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适宜性等。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是由业主(或投资者、项目法人)提出明确的需求,然后再通过一次性承发包生产,即在特定的地点建造特定的项目。因此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是业主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来提出的。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均应围绕着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质量总目标而展开。本文只探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2.1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测量、试验、观察、分析、监督、总结提高。下面以省道与国道连接公路工程为例加以阐述。
2.1.1 开工前首先审核与分析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与分析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项目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质量控制组织措施保证有效运行。具体组织结构图如图1:
2.1.2 项目部现场质量检查控制措施。
(1)开工前检查:具体细分至每个分项工程,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前检查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负责检查并逐步落实到各部门、各工区。分项工程开工前检查由项目总工负责检查落实。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由各工区负责,在质检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质检部门每天应及时向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汇报并作好总结工作。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总工或质检部长进行工组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
(3)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经质检科、监理认可后方可掩盖。
(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再复工时,均应由项目经理或总工认可、监理同意后方可复工。
(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经技术人员、监理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
(6)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控制状态。保护措施由工区负责落实;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由设备科负责落实。
(7)巡视检查:项目经理、总工及技术、质检部门人员定期(每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并及时记录处理,必要时技术、质检部门还应进行跟踪检查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总工汇报。
2.2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要根据设计文件、项目专用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设置,通过公路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确保建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工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因素控制,确定特定、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实施公路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结合沪蓉西国道公路工程探讨这个问题。
2.2.1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以下原则分级设置。关键点应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1)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如40米T梁预制、架设等部位。
(2)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环节。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如40米T梁的砼振捣问题,本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高频附着式振捣器。此种方法可以减少震动对钢膜板的冲击力,避免过振和振捣深度不够的现象发生。
(4)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
2.2.2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
(1)制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管理办法。控制点由项目总工统一部署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工区在施工中由技术部负责指导施工,质检部负责现场检查,工区、技术部、质检部每周向项目总工汇报落实及检查情况。总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方案的调整并每周向项目经理汇报。
(2)落实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责任。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总则,总工对项目经理负责,工区、技术、质检对总工负责。
(3)开展质量控制关键点QC小组活动。确实开展定期、不定期、节前节后等质量检查活动。
(4)在质量控制关键点上开展一次抽检合格的活动。每个关键点必须开展一次,由项目经理委托总工落实,工区、技术、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
(5)由工区、技术、质检部门相关人员认真填写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记录。
(6)落实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根据落实情况对工区、技术、质检人员、部门设立月、季、年及项目考核奖励、罚款制度。
2.2.3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文件。
(1)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流程图,由总工部署,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制定。
(2)质检部门编制质量控制关键点明细表。
(3)技术部门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因素分析表。
(4)由总工、技术部门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指导书,质检部门检查落实情况。
(5)技术、质检部门作好自检、交接检、专业检查记录以及控制图表并提交总工签认。
(6)质检部门负责工序质量统计与分析并报总工审查。
(7)各工区负责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的措施与实施记录。
(8)工区及时汇总工序质量信息向质检、技术部门反馈。
2.2.4 质量控制关键点实际效果的考查。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效果表现在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上。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反映动态控制过程与施工项目实际质量情况。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施工项目方针目标管理。
2.2.5 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有:(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2)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工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并认真压实。(3)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5)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2.6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有:(1)基层施工所采用设备组合。(2)路面基层(底基层)所用结合料(如水泥、石灰)剂量。(3)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含水量、拌合均匀性、配合比。(4)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等。(5)如采用级配碎(砾)石还需要注意集料的级配和石料的压碎值。
2.2.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有:(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2)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件的试验。(4)混凝土的摊铺、振动、成型及避免离析。
(5)锯缝时间和养生的掌握。
2.2.8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有(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2)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3)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4)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5)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6)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的控制。(7)沥青混凝土的碾压与接缝施工。
2.2.9 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点。
2.2.9.1 扩大基础控制点有:(1)基底地基承载力的确认,满足设计要求。
(2)基底表面松散层的清理。③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减少基底暴 露时间。
2.2.9.2 钻孔桩控制点有:(1)桩位坐标控制。(2)垂直度的控制。(3)孔径的控制,防止缩径。(4)清孔质量(嵌岩桩与摩擦桩要求不同)。(5)钢筋笼接头质量。(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2.2.9.3 沉井控制点有:(1)初始平面位置的控制。(2)下沉过程中沉井偏斜与移位的动态控制。(3)封底混凝土的浇筑工艺确保封底混凝土的质量。
2.2.10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点。
2.2.10.1 实心墩控制点有:(1)墩身锚固钢筋预埋质量控制。(2)墩身平面位置控制。(3)墩身垂直度控制。(4)模板接缝错台控制。(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
2.2.10.2 薄壁墩控制点有:(1)墩身锚固钢筋预埋质量控制。(2)墩身平面位置控制。(3)墩身垂直度控制。(4)模板接缝错台控制。(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6)墩身与承台联结处混凝土裂缝控制。(7)墩顶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
2.2.11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点。
2.2.11.1 简支梁桥控制点有:(1)简支梁混凝土的强度控制。(2)预拱度的控制。(3)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4)大梁安装梁与梁之间高差控制。(5)支座安装型号、方向的控制。(6)梁板之间现浇带混凝土质量控制。(7)伸缩缝安装质量控制。
2.2.11.2 连续梁桥控制点有:(1)支架施工:支架沉降量的控制。(2)先简支后连续:后浇段工艺控制、体系转换工艺控制、后浇段收缩控制、临时支座安装与拆除控制。 (3)挂篮悬臂施工:浇筑过程中的线形控制、边跨及跨中合拢段混凝土的裂缝控制。(4)预应力梁:张拉吨位及预应力钢筋伸长量控制。
2.2.11.3 拱桥控制点有:(1)预制拼装:拱肋拱轴线的控制。(2)支架施工:支架的沉降控制、拱架加载控制、卸架工艺控制。(3)钢管拱:钢管混凝土压注质量控制。
2.2.11.4 斜拉桥(斜拉索为专业制索厂制造) 控制点有:(1)主塔空间位置的控制。(2)斜拉索锚固管或锚箱空间定位控制。(3)斜拉桥线形控制。(4)牵索挂篮悬臂施工:斜拉索索力控制,索力调整。(5)悬臂吊装:梁段外形尺寸控制、斜拉索索力控制,索力调整。(6)合拢段的控制。
2.2.11.5 悬索桥控制点有:(1)猫道线形控制。 (2)主缆架设线形控制。
(3)索股安装:基准索股的定位控制、索股锚固力的控制。(4)索股架设中塔顶位移及索鞍位置的调整。(5)紧缆:空隙率的控制。(6)索夹定位控制。(7)缠丝拉力控制。(8)吊索长度的确定。(9)加劲梁的焊接质量控制。
2.3 公路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应努力减少和避免质量缺陷。质量缺陷的处理概括起来应做好以下两大工作:
2.3.1 质量缺陷性质的确定。
质量缺陷性质的确定,是最终确定缺陷问题处理办法的首要工作和根本依据。一般通过下列方法来确定缺陷的性质:
(1)了解和检查。是指对有缺陷的工程进行现场情况、施工过程、施工设备和全部基础资料的了解和检查。主要包括调查、检查质量试验检测报告、施工日志,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情况以及气候情况等。
(2)检测与试验。通过检查和了解可以发现一些表面的问题,得出初步结论,但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测与试验来加以验证。
检测与试验,主要是检验该缺陷工程的有关技术指标,以便准确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 例如,若发现石灰土的强度不足,则在检验强度指标的同时,还应检验石灰剂量,石灰与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便发现石灰土强度不足是因为材料不合格、配比不合格或养护不好,还是因为其他如气候之类的原因造成的,检测和试验.的结果将作为确定缺陷性质的主要依据。
(3)专门调研。有些质量问题,仅仅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确定。如某工程出现异常现 象,但在发现问题时,有些指标却无法被证明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只能采用参考的检测方法。
为了得到这样的参考依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往往有必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或专题调 查组,提出检测方案,对所得到的一系列参考依据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产生缺陷 的原因,确定缺陷的性质。这种专题研究,对缺陷问题的妥善解决作用重大,因此经常被采用。
2.3.2 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对于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当坚持原则,以保证缺陷处理后的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在实施 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下列两种方法处理工程质量缺陷。
(1)整修与返工。缺陷的整修,主要是针对局部性的、轻微的且不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缺陷。如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局部蜂窝、麻面,道路结构层的局部压实度不足等。这类缺陷一般可以比较简单地通过修整得到处理,不会影响工程总体的关键性技术指标。由于这类缺陷很容易出现,因而修补处理方法最为常用。
返工的决定应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是否返工,应视缺陷经过补救后能否达到规范标准而定,对于补救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程必须返工。如某承包人为赶工期,曾在雨中铺筑沥青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责令承包人将已经铺完的沥青面层全部推除重铺;一些无法补救的低质涵洞也被炸掉重建;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沥青混合料在现场被监理工程师责令报废等。
(2)综合处理办法。综合处理办法主要是针对较大的质量事故而言的。这种处理办法不像返工和整修那样简单具体,它是一种综合的缺陷(事故)补救措施,能够使得工程缺陷(事故)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和工期损失,重新满足规范要求。处理的办法因工程缺陷(事故)的性质而异,性质的确定则以大量的调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理论为基础。具体做法可组织联合调查组、召开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合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路工程施工主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1 路基“弹簧”的防治。
路基“弹簧”在施工中时常出现,是目前路基土方施工难以避免质量通病,通过多年的总结采取以下措施比较有效: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 水囊;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3.1.2 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防治。
其主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我们可以以下途径进行防治: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冲刷淘空路基边坡坡脚;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实度;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3.1.3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基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危害性很大,如路面早期破坏、开裂及局部边坡塌方等都有其原因。通过在 03省道与330国道连接公路工程高填方施工总结以下几条:(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3.2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2.1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病害主要有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等。
(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的避免裂缝。;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设置收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和不均匀现象。
3.2.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是考核路面工程的主要指标,要保证路面平整度首先要合理的技术、组织措施,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作好实验段的施工和记录,检查人员、机械设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的匹配、合理情况。在施工中应作到以下几点:(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2)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部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3)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6)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7)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
3.2.3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3.2.3.1 横向接缝防治措施:(1)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2)预热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3)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碾压速度不宜过快。
3.2.3.2 纵向接缝防治措施:(1)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2)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3)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 。
首先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良好的结构组合设计,综合考虑结构组合设计、排水设计;要保证基层施工质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水稳定性和平整度,为水泥混凝土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严格掌握切缝时间,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收缩产生断板;严格控制超限荷载,对混凝土路面的各类缝隙进行灌缝,避免地面水进入内部结构。
3.3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3.1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钻孔灌注桩在我国桥梁、房建施工中被大量采用,目前施工过程的工艺日趋成熟,但在不少工程中由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不力,断桩现象时有发生。在03省道与330国道桩基施工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效果比较好,564根桩基全部为I类桩。
(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注意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筑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筑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4.0m的范围内。
(3)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若灌筑时间较长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以防止先期灌筑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4)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5)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筑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卸一节导管。
(6)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处理,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3.3.2 钢筋混凝土梁桥预拱度偏差的防治。
(1)在支架上浇筑梁式上部构造时,在施工和卸架后,上部构造要发生一定的下沉和产生一定的挠度。因此,为使上部构造在卸架后能满意地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须在施工时设置一定数值的预拱度。确定预拱度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卸架后上部构造本身及活载一半所产生的挠度;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由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挠度。
(2)预拱度偏差的防治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提高支架基础、支架及模板的施工质量,确保模板的标高无偏差;严格控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要严格控制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张拉时的应力值;加强施工控制,及时调整预拱度误差;存梁时间不宜过长。
3.3.3 箱梁两侧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的防治。
通过多次的箱梁摸索,为避免箱梁两侧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可采取以下措施:将箱梁内模固定牢固,使其上下左右均不能移动;内模与外模在两侧腹板部位设置支撑;浇筑腹板混凝土时,两侧应对称进行;内模要坚固,不变形。
3.3.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的防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的防治可以从选材、配比、模板和振捣等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选用优质的水泥及优质骨料;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当水灰比过大时容易出现裂缝;避免混凝土搅拌很长时间后使用;加强模板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模板移动、鼓出等问题;避免出现支架下沉,脱模过早,模板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浇筑时要振动充分,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生工作。
3.3.5 悬臂浇筑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的施工(挠度)控制。
悬臂浇筑施工控制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控制不好,两端悬臂浇筑至合拢时,梁底高程误差会大大超出允许范围,即对结构不利,又影响美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重力密度、弹性模量、收缩徐变、日照和温度变化、预应力大小、结构体系转换、施工荷载和桥墩变位等。施工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挂篮进行加载试验,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向监测人员提供非弹性变形值及挂篮荷载-弹性变形曲线。
(2)在0号块箱梁顶面建立相对坐标系,以此相对坐标控制立模标高值。施工过程中及时采集观测断面标高值并提供给监控人员。
(3)温度控制:在梁体上布置温度观测点进行观测,掌握箱梁截面内外温差和温度在界面上的分布情况,以获得较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
(4)挠度观测:在一天中温度变化相对小的时间,在箱梁的顶底板布置测点,测立模时、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束张拉前、预应力束张拉后的标高。
(5)应力观测:在梁体合理布置测试断面和测点,在施工过程中测试截面的应力变化与应力分布情况,验证各施工阶段被测梁段的应力值和仿真分析的吻合情况。
(6)施工不平衡荷载的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不平衡荷载的分布及大小。
3.3.6 桥面铺装病害的防治。
桥面铺装在桥梁施工的后期,由于施工、监理、业主等单位往往不是很重视,一些桥梁桥面铺装质量不是很好,影响了整座桥的形象和验收。控制桥面铺装质量首先在主梁施工质量控制中避免出现预拱度过大,从而导致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变化很大的情况出现。另外在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内容:提高桥面防水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出现防水混凝土层破坏从而导致铺装层破坏现象的出现;加强桥面铺装的配合比设计,选用优质骨料,提高桥面铺装的施工和养护质量。
3.3.7 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
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首先在设计阶段应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伸缩装置。在施工中:提高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的重视程度,严格按施工工序和工艺标准的要求施工;加强对锚固件焊接施工质量的重视;提高后浇混凝土或填缝料的施工质量,要振动密实,达到设计的强度标准;避免伸缩装置两侧的混凝土与桥面系的相邻部位结合不紧密,导致的伸缩装置的破坏。
3.3.8 桥头跳车的防治。
桥头跳车显现在我国公路中是很常见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外行朋友认为是桥梁的自然现象。大部分施工单位怕麻烦,控制台后回填质量时马马乎乎。其实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并不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视桥头地基处理,采用先进的桥头台背填土施工工艺;改善地基性能,做好清表工作,搞好填前碾压,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差异沉降;有针对性的选择台背填料,提高桥头路基压实度;做好桥头路堤的排水、防水工程,设置桥头搭板;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新工艺加固路堤。
4. 结束语
作者从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多年,有着路基、路面、桥梁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工作经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周期周期长,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单件性、流动性等特点,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求各参与方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如正确运用PDCA原理、全面质量控制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并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使特定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建功、高文新等编著《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2004年3月.
[2] 王立成等编著《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4年6月.
[3] 金德钧、王素卿、王早生、丁士昭等编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4] 金德钧、王素卿、王早生、丁士昭等编著《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12-2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