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
2015-05-30吴兰娟盛宏兵楼露
吴兰娟 盛宏兵 楼露
摘 要:工学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合理并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一体化教学时的一些关键问题,介绍了一些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分析了推行一体化教学容易进入的误区,文章对有效实施一体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工学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合理并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是一体化教学的常用方法,如何用好这两种方法,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还有哪些途径,推行一体化教学有哪些误区?下面是笔者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工作任务)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演绎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途径,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某门课程或某类教学任务教学初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三点。
(1)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要使学员明确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会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哪些综合职业素养。
(2)选好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学案例要紧贴教学目标,难度适中,在同类教学任务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学内容既贴近生产实际,又能融合教学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真正体现工学一体。
(3)策划合理、有效、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流程与教学活动。教学流程要符合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实际,每个教学流程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要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聪明才智,方便学员交流学习心得、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的方法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要实现以评促学。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任务驱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去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
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适时地给以指导、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积极地思考、探索,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积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任务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驱而不动”。其次,任务要分层次,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基础的不同,在设计任务时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另外,任务的实践性要强,要真实自然。
二、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课内:教学任务分层次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学生做不同要求,使每位学生全程有事做,个个学有所得。
课外:开设技能俱乐部,强化优秀生技能训练;成立校内实训设备电气维修队,在创造工学一体教学条件的同时,也能保证实训设备运转正常,使学生学以致用,收获成功的喜悦。
2.分组管理,考核到位
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榜样作用与组织才能,又能弥补指导老师因精力不够所造成的辅导疏失,在考核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时,适当考虑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能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有效链接课外学习
每个班建立云课堂或者微信群,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每次课前发布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微课作品、教学PPT,明确学习目标,课后留好课外作业,有效延伸教学时间,每个教学任务留有拓展空间、趣味性测试题,并及时讲评拓展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另外,老师随时关注群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工学交替,强化职业意识
一体化教学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学习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工学交替使学生在技能学习之初就体验企业文化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要求,强化职业意识。同时在一体化教室建设时,也要引入企业文化,将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前置到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中。
三、工学一体化教学应避免进入的误区
1.学生是主体,老师轻松当
现在有些教师认为一体化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能否理解理论知识无所谓,教师把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了,老师尽量少管,到时检查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没有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相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是具有相当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否则无法指导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其次老师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教学业务水平,能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策划教学活动,把控教学过程,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体化教学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同时集领导、专家、老师、导演、演员的多种职业能力于一体,才能营造轻松、活跃、有序、有效的一体化教学课堂。一体化教学课堂学生必须是主体,但它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高效完成的,否则,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既不如传统教学模式知识系统化,又不如师傅带徒弟的技能熟练化。
2.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盲目推广一体化教学
目前,国家在职业教育系统积极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也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虽然如此,笔者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也应该因地制宜,条件具备的学校、条件具备的专业先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条件不具备的专业先创造条件,然后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怎样的条件呢?首先是师资,要有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是硬件,设备与教学环境必须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再就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另外,一体化教学适合小班化,大班容易失控,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学也并非任何专业都可以进行推广,适用于一些实操多于理论的专业,比如电气技术专业,而类似财会、商务英语等理论多于实操的专业则要选择性地应用。
(作者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