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談「一帶一路」商機
2015-05-30
「一帶一路」影響44億人口,涉及21萬億GDP,沿線國家既是風險最高,另一方面也是全球跨國競爭最薄弱的地方,因此「一帶一路」是香港和內地企業完成蛻胎換骨轉型的黃金機遇。
2015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對外貿易的增長是負6.9%。從全球的數據來看,外貿、外需的不景氣是全球性的,更將是長期的。縱觀世界歷史,凡是全球化,外貿增長都快於GDP增長;凡是去全球化,外貿的增長都慢於GDP。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上半年,在內地的外貿增長中,「一帶一路」沿線是上升的,自由貿易區的夥伴是上升的。對香港來說,這涉及全球外貿形勢格局的變化,對香港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香港和內地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化。
「一帶一路」是香港和內地企業轉型的黃金機遇
內地上半年實際招商引資是正增長8.3%。在全球外需不好的情況下,內地使用外資的情況如下:金融服務業增長了462.7%,綜合技術服務增長了46.2%,科學研究業增長了109.4%,通訊設備制造業增長了231.6%。這段數據告訴我們什麼?2005年之前,外資到內地就是拿農民工(勞動力成本低的利益),2012年之前是拿內地的市場,2012年以後則是拿高增值的服務和高增值的制造。現在內地招商引資的比重發生變化,高增值的服務、制造會競爭激烈,但這恰恰是香港的優勢。「一帶一路」影響44億人口,涉及21萬億GDP,那些地方既是風險最高,另一方面也是全球跨國競爭最薄弱的地方,因此「一帶一路」是香港和內地企業完成脫胎換骨轉型的黃金機遇。
過去35年,無論內地還是香港,走出去的對象是美、日、歐,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已很有限,下一步是進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地方開辟新疆域,這對香港和內地都是影響未來35年大局和戰略、以及長期在全球定位的最重要一步。經過「一帶一路」的歷練,香港和內地都將明顯提高自身在國際金融格局的位置,從這個角度講,「一帶一路」對香港金融中心、專業、工業服務將產生難以預見的變化。
香港人喜歡打拳,詠春拳的第一個動作是「收拳」。香港對大陸、台灣、澳門的出口,占香港出口的60%,因此「一帶一路」首先要解決兩岸四地的優勢互補,進行經濟整合。其次,「一帶一路」包括海上和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香港在「六大經濟走廊」2014年的出口比重占到11%,因此香港在這些地區存在百年以上的商業機遇。目前香港在這六個經濟走廊的作為不夠,下一步要做的是,將香港航運、金融、貿易、工商行業的優勢充分發揮,挖掘六大經濟走廊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商機。
香港2014年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地區和國家的出口比重達到12.3億,香港曾被稱為東南亞之都,下一步將成為亞太之都。這不能等待別人引進來,香港需要走出去,尤其是離岸貿易,用資本輸出的方式將貿易在全球運作,進行「一帶一路」的佈局。
重新佈局 四大攻略把握契機
一直以來,香港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內地和發達經濟體。在當前全球外需形勢和全球格局變化的情況下,香港過去的優勢已經不能適應下一步的需要。歐美企業重回本土,對香港服務業影響甚大,包括客戶的流失以及全球需求萎縮,全球增長缺乏新動力,因此香港的資本需要重新佈局。
當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存在一些質疑,質疑之一在於認為中國要搞新殖民主義,稱霸世界;也有人質疑中國搞「一帶一路」會否遵守國際標准、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生態環境;還有人擔心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政治、社會和經濟風險很高,擔心中國能否掙到錢。實際上這些問題屬於實踐而不是理論問題,下一步「一帶一路」會用行動回答世界。
香港和內地在制度上、國際標准上、風險管理和對沖的合作都充滿機會。一是如何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亞非拉、美日歐、新興市場需要不同的合作策略;二是開辟更多的合作機會,包括收購與兼併,在海外建立新的生產網絡基地及物流、分銷等各項服務的基地;三是兩地構建境外的經貿合作區,在「一帶一路」風險高的地方,在「一帶一路」六大走廊建立開發區,幫助大中小企業建立產供銷平台,幫助內外貿、金融機構、物流企業、外貿企業、實體企業協同走出去。內地在50多個國家有118個經貿合作區,在「一帶一路」沿線有77個經濟開發區,下一步就是香港在平台、樞紐方面,以及金融、物流貿易等各方面支撐和參與「一帶一路」。
最後一方面,就是如何支持人民幣走出去。過去人民幣走出去主要靠貿易結算和離岸市場體系,下一步人民幣走出去將主要轉向投資交易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將沿著「一帶一路」和中國自貿區這兩個方向,走向全面布局,包括各項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如套期保值、對沖等,因此,「一帶一路」是新35年能夠改變包括內地和香港在內的全中國影響全球的戰略。期待香港像1979年把握內地市場化開放一樣,再次把握這一重大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