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政宏 政商跨界 大志宏圖

2015-05-30朱景瑞

台商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質產品台灣

朱景瑞

他是上海台協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會長;

他是首位台灣人身份的「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

他經營的企業是水立方、小浪底、東方明珠等著名工程的指定使用商;

他集總經理、董事長、台協會長等多重角色於一身;

事業和責任,兩副重擔一肩挑;

承前并啟後,圖謀台商新跨越。

他就是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台協會長李政宏。

從1994年李政宏來到大陸接任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龍」)董事長至今已經二十年有餘了。

二十年很長,二十年也很短,有人說,人生只有一個二十年,就是二十多歲到四十多歲這個二十年,這是「黃金二十年」。對於李政宏來說,他把這「黃金二十年」幾乎全部獻給了在大陸的事業,而這個當初的青年台商也已步人中年。

過去的這二十多年間,他把當初一個營業額只有幾百萬的小工廠變成了閥門行業裏的領軍企業、成為首位獲得「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的台灣人,前不久又剛剛當選上海台協新一任會長,他的人生軌跡一路前行,在砥礪奮鬥中屢創佳績。

臨危受命 事業起航

談及冠龍,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母公司一一台灣明冠造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冠」)。創立於1966年的明冠,是一家有著豐富閥門製造經驗的台灣知名企業,初期主要製造並銷售配管零件、閘閥和消防栓。1985年,於高雄地區增設新廠,並將生產線擴大,製造水力控制閥、複合式排氣閥和雙瓣式逆止閥等新型閥門,在台灣同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0%。1991年,明冠選擇在工業基礎雄厚、配套設施齊全的上海設立分公司。家族事業在李政宏父親的勤懇打理下,一路順風順水。

也許是命運的作弄,台灣中興大學財稅系畢業、還在兵役中的李政宏,突然接到了父親道世的噩耗。由於多年來的勞累過度,父親在一次處理公司業務的途中病發離去,留下了偌大的企業給兄弟二人。董事會做出具體分工,將李政宏委派到上海擔任上海分公司董事長,台灣明冠的業務則交給哥哥管理。「天哪,我聽到董事會的決定第一反應是頭皮發麻。我的人生追求是當個專業精湛的註冊會計師而決不是到什麼閥門機械公司擔綱董事長。」李政宏回憶,但當時的情勢義不容辭,臨危受命是他的唯一選擇。1994年1月,李政宏在匆忙中扛起了家族企業的重擔。

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初青澀的懵懂青年,已經在干百次的商戰洗禮中百煉成鋼,成為一個驍勇善戰、掌控大局的操盤者和領軍人。冠龍的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到大陸建廠的冠龍公司僅有20名員工,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市場、人才都需要台灣總公司的支援。當初「冠龍」的外銷主要是把產品返銷台灣,充其量一年銷售額才200到300萬元人民幣,而當時「明冠」的年銷售額則已近4000萬元人民幣,是「冠龍」的20倍。如今飽和的台灣市場使「明冠」的業績徘徊不前,僅僅增加了1000萬元人民幣;而冠龍的業績成長驚人,2014年冠龍的年銷售額達7億元人民幣,在目前經濟下行的形勢下,2015年保守估計依然有10%的增長。而且早在2007年冠龍就拿到了「中國馳名商標」,並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在大陸,如今的冠龍擁有3個工廠,遍佈全大陸的40多個辦事處及750多名員工,企業躋身行業前三甲,並初步預定於2017或者2018年登陸資本市場,如今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

品質創業 打開內銷市場

1995年以前,冠龍公司生產的產品均銷往國外,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優質、高性能閥門產品需求量驟增。自1995年下半年起,冠龍與國外知名的閥門製造企業進行長期的技術合作,引進多項國外閥門製造專利技術,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並拓展大陸市場。

一方面大力宣傳,另一方面更加關注產品品質,因為李政宏深知,再多的廣告,如果沒有好的產品支持也一樣不會得到業主認可。

冠龍從設計院機構開始著手,主動去跟設計院進行產品設計的交流,舉行技術交流會,在產品的功能、新的技術理念方面與他們進行充分溝通;從專業層面去推廣冠龍的產品。第一次把冠龍的品牌打響的是上海市政府大廈建設的時候。當時大廈整個工程都已經完工,但消防就是驗收不過;後來業主找到了冠龍並要求當場試用;為了抓住這個難得的把企業推廣出去的機會,建立起來之不易的信賴,冠龍不惜代價從台灣進口關鍵零部件,拿出了看家本事。客戶實地安裝使用後,解決了消防驗收難題,也對冠龍的產品豎起了大拇指。從此,大陸的消費者慢慢開始了解冠龍;初戰告捷,而真正讓冠龍名聲鵲起的工程當數東方明珠的建設。

當時東方明珠建設,高468米,隨著高度每增加10米,每平方米的水的壓力就要增加1公斤,只能採用分段減壓方法。採用這種方法,上升時管道內的水壓會達到40多公斤;大陸的閥門都沒辦法承受這個負荷,無法完成驗收;這時業主找到了當時小有名聲的冠龍來鋪設閥門,成功解決了設施上的問題;從這次成功後,只要是新的業主,總會到東方明珠去參觀冠龍的設施,看完後,也對冠龍的產品品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正是憑著這種從品質出發,讓顧客滿意的策略,冠龍在面對諸多高要求的設施工程中,都能得到客戶認可;可以說,冠龍站在了高品質、高起點上。相對於當時大陸市場上技術和品質還參差不齊的閥門廠商,冠龍的優勢非常明顯;而在面對難得的、推廣品牌的機會時,也正是靠著自己的過硬品質,冠龍成功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如今,面對新的經濟形勢,李政宏直言: 「現在行業的競爭是越來越慘烈了。一方面,大陸本土市場有所縮小;另一方面,同行業模仿情況嚴重。」他笑稱冠龍是閥門行業的「黃埔軍校」,很多以前冠龍的員工離開後自主創業,慢慢的也成為了冠龍的競爭對手。面對這樣的競爭態勢,李政宏的策略只有四個字「創新」、「堅持」。

「創新」。李政宏表示,閥門業不像電子行業,每年都會有新品出現,在閥門業有的產品甚至幾十年都不會變,那如何創新呢?「從裏面一些細部的結構、關鍵部位新材質的運用以及設計的方法等方面創新,閥門並不會突然轉變,閥門的換代很慢,一二代之間或許只有很細小的差別。但正是這細微處才見到真功力!」

「堅持」。堅持不斷地求新求變、堅持始終如一的品質保障、堅持把誠信作為企業的根本,這是李政宏一直以來的理念,也是他縱橫商界二十多年的商業法則。

雙向服務 貫穿全程

除了產品品質外,「冠龍與同行打拚靠的是服務。」李政宏指出,「在冠龍,我們把拓展市場的業務人員稱作銷售工程師,與客戶溝通時從技術面著手,為客戶解決問題,並對具體工況環境下要選用哪些型號的產品給出合理建議。」把銷售員與工程師的角色合二為一,帶著閥門給客戶講解構造、材質、功能和密封性的冠龍業務人員,常常會最先得到客戶方技術人員的認可,「把我們領進大門的通常都是技術人員,因為他們在接洽後了解了冠龍的技術和產品,產生了信任感。」

事實上,這種類似技術諮詢顧問式的行銷策略,也恰恰是冠龍企業文化中強調的「雙向服務」——售前服務與售後服務的一部分。售前服務是指銷售產品前與客戶詳細溝通,讓客戶充分掌握產品的資訊,為客戶選擇最合適的產品,避免引起產品品質以外的其他問題,從一開始就為自己的客戶負責。

而在售後服務的管理上,冠龍一直堅持培訓自己的服務隊伍。為了構建一支高效的售後服務的團隊,李政宏在這個環節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因為他明白經營這個團隊是值得的。為便於管理,他將大陸劃分為華東、華北、華中、華南四大塊,除了西藏、青海、內蒙古之外,在其他省份全部設立辦事處,形成強大售後服務網路。客戶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不管哪方責任,冠龍的員工會第一時間火速趕往現場。蘇浙滬一帶兩小時之內趕抵處理,邊遠地區最多4甽、時內抵達。通過自己的服務的網路,去建構自己的忠誠的消費群體。

內外兼修議世界認識「中國龍」

當全世界的資本都開始青睞大陸的巨大市場,尤其經歷過金融海嘯以來,全世界都在期望大陸能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在此背景下,冠龍卻從2005年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廣大的海外市場,李政宏究竟是如何考量的呢?

「如果全部業務都集中在大陸市場,一旦大陸市場出現問題,對於冠龍來說就是災難性的;所謂的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面,為了分散資本集中帶來的風險,冠龍決定去開拓屬於自己的海外市場。」李政宏說。

進入到海外的市場,一般的企業都是有著兩個管道:一個是做知名品牌的OEM,另一個是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為了盡快打進海外市場,冠龍採取的是雙線並行的經營策略:在經濟發達地區,市場成熟,競爭激烈,為了順利進入,冠龍就做OEM,在推廣自己業務的同時也在摸索市場狀況;而在一些拉美、澳洲、非洲、俄羅斯等地區,冠龍就打自己的品牌,即使這樣投資巨大,但自主品牌始終是冠龍的終極目標。「沒有這樣的魄力,只能是永遠的OEM,冠龍始終沒有放棄過自主創業的信念!」李政宏指出,「也正是這樣的堅持,才有了今天冠龍的在海內外市場上的成績。」

隨著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冠龍又有了更多以自主品牌走出去的管道。李政宏坦言,「一帶一路」線路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和許多國家的合作,比如緬甸、伊朗、巴基斯坦最遠甚至到非洲,大陸的央企、國企工程建設企業拿到了很多專案,而這些大型工程公司走出國門時通常都會選擇品質好、產品優的產品,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的冠龍閥門,恰恰就在這些產品目錄內,這也從另一方面帶動了冠龍產品的外銷。李政宏笑言:「雖然我們和很多工程公司都是在大陸以人民幣結算,但是許多都被裝上了船,送貨目的地都是國外,這也是冠龍一種另類的外銷方式吧!」

轉型升級多元化的產業佈局

目前,隨著城市的外延發展,許多早期來大陸的外商都會面臨或大或小的動遷問題,很多老闆也都選擇的是拿錢走人,然而李政宏卻不這麼做,他與政府協商合作,搞起了「2.5產業」。

何謂「2.5產業」?字面意思就是介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以李政宏在上海南翔的一塊地為例,冠龍沒有拿錢走人,屬於原地保留企業,由於區域規劃,土地上的經營活動必須改建,不能再用做工業,但冠龍可以對土地進行二次開發利用。李政宏表示:「土地還是工業用地,但地上建築可以規劃成商業辦公樓,未來冠龍會將總部、管理部門和研發中心放在這裡,生產部分放在別處,辦公樓的其他部分對外出租。為了配合這種『2.5產業』意義上的開發,屆時冠龍會成立另一個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物業管理公司。」

作為親歷者,李政宏對目前很多台商動遷時面臨的問題和糾紛有著自己的觀察。他指出,如果當地政府願意讓台商參與規劃,進行二次開發,那這些動遷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不過前提是台商的發展必須符合當地的規劃。「目前這種方式在台商的動遷實踐中還不是很多,畢竟要符合各方面的條件,大家有共同的想法和意向要去做這件事才行。當初冠龍也是對南翔有所依戀才沒有選擇離開,畢竟那是我們起家的地方。這也算是冠龍的一個轉型吧,從製造業到商業不動產。」李政宏說。

事實上,冠龍的轉型動作並沒有止步於「2.5產業」,李政宏甚至已經開始著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而這一切還要從「佛」說起了。

李政宏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經常去常州的三聖禪寺拜佛,一來二去的和寺裏的方丈熟絡了起來。在三聖寺對面有萬頃的良田,幾年前當地政府希望能把這萬頃良田開發為城市綠肺留給子孫後代。經過三聖寺方丈的牽線,李政宏和當地政府官員進行了接觸,當地書記希望能把這萬頃良田打造成江南的「普羅旺斯花海」;而台灣中興大學畢業的李政宏立刻想到了母校,農業領域在中興大學舉足輕重,雖然自己是個外行,但可以回母校找老師和校友一起規劃這個專案,加之當地政府也一直看好台灣的文創和精緻農業特色,因此在眾多候選者之中,李政宏成功殺出重圍,成為這塊干畝良田的主人。

從2013年開始,這個占地1970畝的專案便開始規劃動工,預期投資1.5億元人民幣。李政宏也指出,投資農業一定要小心謹慎,因為可能一個天災就會毀了所有心血,所以這個專案採用分期投資的方式。

「上海嘉定的一塊兩三百畝的油菜花地,一個週末進去遊覽的人竟然達到十萬,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所以觀光休閒產業真是大有可為。」李政宏說:「以後觀光旅遊會越來越融人人們的理念,而要做好這一產業,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開創自己的特點。在未來的規劃中我們會引入台灣的文化創意元素,與休閒度假功能進行包裝整合,希望每個進入這塊土地的人都有所感悟,哪怕是對某一處地方、某一道菜戀戀不捨,那都是我們的成功!」

少壯派接掌上海台協會長大印

2015年對於李政宏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在前不久上海台協的第22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他順利通過了第八屆理事會成員改選,榮任上海市台協第八屆會長。一如他在會員大會上致辭中說的那樣:「以前習慣了當大會主持人的我站在了舞台的中央,這是舞台上的一個小變化,卻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大變化。」

四十多歲的李政宏可謂上海台協幹部中的少壯派,看似年輕的他已經有了十多年的台協工作經驗。早在2003年李政宏就擔任上海台協副會長,2012年又任上海台協常務副會長。9年副會長、3年常務副會長的任職期間,他推出了多項方便台商的舉措。如與銀行合作推出協會聯名卡,會員可以憑金葵花卡在商店享受優惠,或是往返台灣的機票打折;又如,台資企業轉型升級遇到困難,他聯絡台灣當局及上海有關部門進行合作,爭取給台灣中小企業提供經費幫助。如今履新上海台協會長,他更深切地體會到自己背負的期待和使命更重了,因為他肩負著上海台協近1400家會員的期盼。

李政宏表示,隨著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許多奠定兩岸和平發展基礎的歷史大事,如兩岸「兩會川灰復協商、兩岸直航、投資保護協議等重大協議的簽訂大都已經完成,「大的框架前輩們已經搭好,也開拓了許多新局面,吸引了全球目光的關注;在新一階段的兩岸關係邁入平穩的同時,要尋求新的突破和進步,就必須有更為細膩、更為面面俱到的協商與安排,此非一日之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而中國大陸經濟在經過高速擴張期後,已經逐漸放緩腳步,進入重質輕量的新常態,台商企業如何面對挑戰、積極轉型升級,也再一次考驗本屆台協幹部的智慧與勇氣。」

四項舉措圖謀台商再跨越

為此,李政宏也希望這一屆的台協幹部能向更務實的方向轉變,他提出四項舉措,作為下一階段上海台協的工作重點:

一、更務實地推展協會日常工作,增加會員的幸福感,善於利用組織的力量擴大對會員企業的服務範圍,凝聚會員企業的向心力,增加台商入會的吸引力,並且匯總會員所遭遇的困難及問題,向政府相關部門建言獻策,協助企業渡過經濟下行的危機;

二、加強與各個組織部門的聯繫,將政府的重要政策,如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科研中心的建立及「一帶一路」所引發的商機等,積極與台商對接,謀求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加強與社科院及各大專院校的合作,謀求專利或新技術的商業化,協助台商轉型升級。當然,職能部門日常的監管重點也是溝通的要點,務求做到預防重於治療,也避免無知帶來的困擾。

三、積極做好對這一代年輕人的服務工作,包括幫助在台灣的年輕人到大陸的台商或民營企業進行考察、實習乃至就業,或者為年輕人在孵化基地的創業創造有利條件,以及協助在大陸的台生就學、就業、創業等,以上工作都要總結經驗,期望能範圍更廣、辦得更好。

四、持續堅定做兩岸永久和平發展的尖兵,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貢獻一臂之力。

「今年還有一項工作,就是上海台協的傳承。」李政宏強調,企業需要傳承,協會也一樣。這一屆的常務副會長由4名增至6名,各工委會幹部也有所增加。以往各行業工委會一般設一個主委、一個部長,現在希望再增設一個常務副主委和一個副部長,一方面有利於接班和傳承,另一方面也能擴大協會幹部的群體協力。

中國大陸經濟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飛躍性的發展,上海台協也在摸索中取得了巨大發展,從台協創始會員開始,二十多年走過,李政宏也感慨良多。

如今身為少壯派會長的他,對自己的時間做了簡單的規劃,台協時間占60%,企業時間30%,家庭時間10%。但是他也笑言,這個只是初步的想法,未來一定會加倍投入,做好傳承與發展,把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協會,為協會會員謀更多福利,讓每位會員的幸福感都能得到提升,並帶領全體會員企業繼往開來,再謀新跨越。

猜你喜欢

品質產品台灣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常州三杰”的品质风范与时代启示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关于如何更好的普及少年儿童刊物问题的研究
春天是我的品质
青花·木 产品设计
2014是「台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