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2015-05-30申艳星张登本陈飞亚崔娜田杨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典籍认知结构术语

申艳星 张登本 陈飞亚 崔娜 田杨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语言观,近年来在翻译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典籍语言特色显著,如何用认知语言学指导中医典籍翻译,本文将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中医典籍翻译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起于80年代初期,成型于90年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促动的结果。语言作为思维和交际的主要工具,是基于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它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产生、学习及应用,都能够通过人类的认知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的根本。

人类的认知体验是语言翻译的前提,但是由于在历史、宗教、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其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都和西医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样的名词术语在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概念不同。

一、认知模式

认知语言学指出,人类将外部世界刺激的表面特征转换成心理特征。语际翻译或语际转换,是基于它们共同的认知结构。认知视域下的翻译过程,可以认为是语码和意向之间相互激活的双向运动。例如“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中的“登天”意为登天子之位,做皇帝。然而Veith女士将其译为“ascend to heaven”,造成文化上的误解,目标语读者可能理解为“pass away”,与原意完全不同。虽然术语的表义相同,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附有的深层含义不同,就是认知概念迥异。所以,中医术语翻译表面上是语码的转换,实际上是认知范畴的移植。中医术语比照西医概念,往往会概念空缺或文化缺省,其独特性显而易见。例如“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中的“空窍”,“空”同“孔”,意思是“孔窍”,“毛孔“之意。李照国将其译为Kongqiao(external orifices),而Veith,由于对其概念缺乏认识,产生了文化空缺,则将其译为 “evil would come during this period of emptiness”, 对源语意义理解有误。

二、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译例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过程如下:第一,译者需彻底理解原文及其文化内涵,处理好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三者间的关系,由于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认知范畴。同时,译者在不断整合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二,译者应弄清楚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尽量使译文与其一致,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地彻底地将原文信息译出,考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结构和接受程度。

译者在进行中医翻译时,在中医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协调整合。中医语言晦涩难懂,其文学性、哲学性很强。如何用认知理论来指导中医典籍翻译,请见如下译例。

(1)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Veith译文:One should feel the pulse at the place of the ‘cubit (尺)and at the place of the ‘inch (寸)and one should observe whether the pulse is superficial or whether it is deep, whether it is regular or uneven; and then it becomes evident where the disease originates and it can be cured.

該句意为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所产生的原因。然而Veith却理解成了两个长度单位,原因是对于中医知识的缺乏,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应该以传递医学信息为首要任务。

(2)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李照国译文:“Rage disturbs Yangqi and drives Qi and blood to stagna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Bojue.

“薄厥”是疾病名称,指大怒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不通而导致昏厥。有点类似西医的 “脑溢血”。但是如果用西医术语直接翻译,那就无法表达中医术语所蕴含的意义。相比之下,李照国的译本更加准确,完全阐释了术语的内涵。而Veith 采取意译,将其译为“dizziness”,也许她是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目标语读者先从dizziness理解和认识“薄厥”,然后推理,逐步形成新的认知概念。

三、结语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语言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其概念,也取决于它是如何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注重互动性、创造性和语篇性。中医语言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和水平,译者如果能在体验认知观的指导下,既考虑原作者的意图,也关注译者的思维和认知,以及目标语读者的认知差异,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才能在译语中准确地表达认知语义,实现翻译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范春详.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图式视域下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K032;陕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目的论指导下中医典籍翻译的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KW12。

作者简介:申艳星,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翻译。

猜你喜欢

典籍认知结构术语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