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2015-05-30洪霞
洪霞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好教学穿插艺术,不仅能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同时,还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身心愉悦,达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语文 穿插艺术 课堂效率 最大化
如何能够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這是当前新课程教学中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有效应用课堂穿插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易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将传统的课堂升华为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课堂穿插艺术营造较为活泼的教学氛围,体现课程的独特魅力,缓解学生课上疲劳现象,增添教学生命力。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案内容灵活穿插进一些语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关的教学知识,更好地体现出教学中“以人文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相比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利用教学穿插艺术,则更细致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对教学进行设计,并给学生预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化教学内容。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实施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作出一些题外话的穿插,能够使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据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约30分钟,因此,为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些巧妙的“题外话”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大脑疲劳,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程讲堂
高中语文课堂不应该有所局限,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利用课程魅力,打开学生的创想思维,从单一的教学转化为多样化的课堂授课模式,从而避免语文课堂的教学视野狭隘,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同时,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如何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相融,灵活运用。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围绕主线,旁征博引,在涉及到作品材料时,可插入相关意境和写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减少出现学生“掉书袋”的现象。
(三)调节教学节奏,完善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难以集中精力,导致课堂授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失去主动性、积极性。而采用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些生动幽默的内容,合理把握教学节奏,教学方式张弛有度、难度强弱结合,构成教学艺术的内在动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节奏得到调整,课堂结构得到改善。
(四)引起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始终都离不开情或理,有的以情占先,部分以理为主。以情为主的文章自然要求师生能够真正投入其中,切身地感受到其中情感的浸润和熏染。因此,教师必须先投注自身情感,充分挖掘文章中隐藏的情感因子,为课堂上的教学营造丰富的情感氛围,将学生牵引进入设计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沿着课堂情感线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课程的乐趣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有效实施方法
(一)引导穿插
引导穿插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逐步发散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中学生的教学,作为教师要致力于去指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载扩展深入。实际上,引导穿插就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诱导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同时,引导穿插还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课本中的优秀篇章时,穿插思想品质教育,可使高中学生在性格和心理上得以健康地成长。
(二)激趣穿插
激趣穿插指在课堂上适当的穿插进部分有趣幽默的典故或活动,来增添课堂趣味,使学生能高度集中精力跟随教师教学的主线。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巧妙适度的激趣穿插不仅能调剂严肃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给学生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表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心理因素,即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集中于有趣味的问题上。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内容上,可精选出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活动或案例,适当地穿插进课堂,避免知识再传授的过程中中显得枯燥乏味,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这正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正如曾有人作过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画卷,课文的导入则是画卷的扉页。趣味引导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门,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界。另外,教师在穿插的选择上应把握尺寸,尽量从趣例的三个特性:有趣性、蕴含性、审美性“出发,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三)拓展穿插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不是天天局限在仅有的课本里,其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向我们展示着语文。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给要善于给学生们拓展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局限性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散学生思维及想象空间,除必要的课外知识外,还要从各方面继续深入,把他们带进知识的海洋,文学的殿堂。《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语文教科书的许多文章多是由一些著名小说、散文节选过来的。例如,许多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都极受学生推崇,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自然地选摘类似的经典案例作为拓展穿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语文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例如,在讲授《滕王阁序》时,我们向学生们讲到了很多的名胜古迹的对联,并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对联说出来,并作一下解读,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掌握好穿插的尺度,可以使教学效果更进一步,反之,则同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好教学穿插艺术,不仅能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同时,还能让学生时刻保持身心愉悦,达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培育出“机械人”,让黑白的单一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