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为抗战指明胜利的道路
2015-05-30杨晨
杨晨
《论持久战》的作者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曾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七七事变爆发,印证了伟人的预言。
也许,对于这场中日战争,毛泽东早已有过研究与思考,以至于他在抗战初期便著就为中国抗战指明方向和斗争策略的《论持久战》,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战胜日本之时,历史又一次印证了伟人当初的判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充斥着两种论调,一是“亡国论”,一是“速胜论”。亡国论的所谓依据在当时看来好像很有“道理”,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武器确实不如日本,打则必败这种观点对于日本和汉奸是十分有利的,而对于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来说却是最大的毒草。今天回顾这段历史,的确不能排除做了长期战争准备、在中国渗透多年的日本帝国主义,希望利用舆论武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有意将这一毒草抛出的可能性;二是速胜论。即中国在顶住日本三个月的进攻后,利用国际援助迅速打败日本,这种观点则显得格外幼稚。消极悲观的亡国论和盲目乐观的速胜论,在当时混淆了民众的视听,也带来了抗战从思维方式到战术策略上的混乱。这些论调对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纠正错误论调,树立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泽东在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多次演讲自己写好的《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的侵略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够得到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和同情。此外,日本虽强,但它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他得出结论:中国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指出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为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分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方针。他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意义。
《论持久战》的演讲稿经过毛泽东整理修改后,先后在延安和国统区发行。刚发表时,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时任最高统帅部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随后,白又把它转述給蒋介石,蒋也颇为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当时的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抗战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人马不过几万人,武器装备也极为有限,到了战争后期,八路军已经发展到雄师百万,新四军也发展到数十万之众;共计消灭日军52万,伪军100万;牵制将近一半的侵华日军兵力和大部分伪军;并通过深入敌后,建立大片抗日根据地,这其实就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主动出击,收复被敌人夺走的国土,解放被占领地区人民的积极抗战举动。此外,抗日军民还依托根据地主动出击,攻击、伏击、骚扰日伪军,使敌人长期不得安宁,积小胜为大胜。抗战后期,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不仅经常失败,还被抗日武装力量压制龟缩在铁路沿线等城市中,而日军用于控制乡村的炮楼据点,也被我抗日军民拔除了不计其数。
中国共产党还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大批人民武装力量捍卫根据地、打击日寇,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与斗志,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灭顶之灾,我华北抗日武装力量还发明了童叟皆知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因地制宜的战法,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消灭了敌人。
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是《论持久战》的精髓,八年抗战,敌后根据地人民群众有力的支援了前线抗战,形成了敌无我有的战略纵深,为我军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兵员,还拿起简陋的武器积极参加战斗消灭敌人,最终夺取斗争的胜利。抗战中,《论持久战》指引下的人民战争的胜利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无限生命力,不仅改变了以往处于弱势的广大人民群众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只有被宰割、奴役的宿命,一扫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屡战屡败的颓势,还为世界范围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样板和实用有效的战术策略。
八年抗战见证了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斗中,我军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断取得战术的优化,锤炼了作战队伍,提升了武器装备,并逐步把战斗胜利的主导权夺到自己手中。可以说,这些都得益于《论持久战》等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正确指导。这种战略和战术的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寇的人民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论持久战》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民众,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横空出世,击碎了误导中国人民抗战的错误论调,使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回归到科学客观方向上来。在整个抗战期间,它又像是明亮的灯塔,时刻照亮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道路,时刻鼓舞着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并最终打败日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现在,《论持久战》包涵的思想与方法,依然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