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北地区近代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规律及对策

2015-05-30黄梅向莉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6期
关键词:澧县二化螟卷叶螟

黄梅 向莉莉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74-01

前言: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北岸,澧水中下游,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地处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澧阳平原。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其次为柑橘、红薯、玉米、小麦、高粱、甘蔗等。其中水稻既可作早晚两季种植,也可作一季稻种植,常年水稻复种面积100万亩左右。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个人认为澧县水稻病虫的发生程度和种类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水稻品种、耕作制度、气候变化和防治用药情况。

1 1985—1993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1985—1993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早稻和双晚面积分别为45万亩和55万亩左右,几乎没有混栽。山丘区以一季稻为主,澧县分为纯双季稻区和纯一季稻区。双季稻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稻瘟病几乎没有发生,二化螟中等至大发生,一、二、三代发生程度依次渐减,三化螟田间难查到卵块及枯心苗,大螟零星发生,危害轻微,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二、四代,稻叶蝉中等至偏重发生。害虫天敌—蜘蛛田间发生量大。纯一季稻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年份差异小,稻瘟病中等以下程度发生,但重于纯双季稻区,二化螟中等以下程度发生,轻于平区,以二代发生为主,三化螟中等左右程度发生,重于平区,以二、三代发生为主,枯心率为0.5%~1.6%,大螟零星发生,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三代,稻叶蝉中等左右程度发生。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是:威优6号、汕优63、籼优桂99、威优64、汕优64、威优46等。

防治水稻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杀虫双、叶蝉散、敌敌畏、井冈霉素、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等。

2 1994年—2001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1994年—2001年澧县平区水稻以双季稻为主,混栽现象逐年加重,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40万亩、15万亩、50万亩左右,这给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丘区以一季稻为主,为纯一季稻区。平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瘟病零星发生,重于前一阶段,稻飞虱中等偏重,其中最主要的是扑虱灵(噻嗪酮)和吡虫啉的推广应用,其药效好、残留期长、抗性低,给飞虱以当头一棒,因飞虱危害产量损失轻,二化螟中等至大发生,以一、三代发生重,三化螟发生数量逐渐上升,97—99年一度成为水稻后期白穗的主要虫害,严重丘块白穗率在12%以上,是此篇文章发生的鼎盛时期,大螟危害上升,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二、四代,稻叶蝉发生数量逐渐下降,2001年度及以后田间很难查到。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汕优63、汕优桂99、威优64、金优207等,三系杂交稻为主。

防治水稻病虫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噻嗪酮、吡虫啉、敌敌畏、井冈霉素、水胺硫磷等。

3 2002年—2008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2002年—2008年,澧县平区水稻单双季混栽,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30万亩、30万亩、40万亩左右,混栽面积大,给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山丘区仍以一季稻为主。这一时期平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瘟病零星发生,重于上世纪,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虽然有目前最好的药剂噻嗪酮及高含量吡虫啉等,但由于飞虱抗性增加,导致部分年份因飞虱危害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如2006年度和2008年度。二化螟中等左右程度发生,发生程度逐年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口药剂锐劲特的推广应用,防效好、残效期长,有效的控制了二化螟的发生。三化螟属专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上产卵繁殖,由于2002年的4月20日至5月20日近一个月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移栽和直播早稻全部死亡,三化螟无寄主这一条件,遭到满门抄斩,种群灭绝,自此以后田间很难查到三化螟。大螟危害上升,属中等偏轻发生,可以这样说,由于锐劲特的推广使大螟得到了重获生机的机会。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时间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程度不一致,平区二、三、四代同步发展,由于阿维菌素的推广应用,种群得到有效控制。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水稻品种是以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为主,如两优培九、Y两优2号、籼优63、籼优46、皖稻153、Ⅱ优100、3218等,品种多。

防治水稻病虫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锐劲特、噻嗪酮、高含量吡虫啉、混灭威、炭克(40%溴·多·福可湿性粉剂) 、阿维菌素等。

4 2009年—现在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增加,平区水稻单双季混栽现象特别严重,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25万亩、40万亩、35万亩左右,混栽面积大,给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山丘区仍以一季稻为主。这一时期平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中等偏重至大流行,稻瘟病逐年加重,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抗性增加快,二化螟中等左右程度发生,随着锐劲特的禁用,将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三化螟几乎灭绝,大螟中等以下程度发生,随着高毒农药的禁用,将逐渐获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中等以下程度发生,以二、三、四代發生为主,发生程度有加重趋势。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水稻品种两系杂交稻略多于三系,还有少部分常规稻。如双两优1号、徽两优3号、Y两优2号、Y两优3218、Y两优5218、两优100、皖稻153、农香优204、湘晚籼13号,黄化粘等。防治水稻病虫的主要药剂是: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单、噻嗪酮、烯啶虫胺、炭克(40%溴·多·福可湿性粉剂) 、阿维菌素、康宽(氯虫苯甲酰胺) 、垄歌(氟虫双酰胺) 、稻腾、炫瑞(丙环唑) 、爱苗(苯醚甲·丙环)等。

总之,澧县水稻病虫常年处于偏重至大发生,发生种类多,主要病虫发生严重,要减轻病虫危害,夺取粮食高产,病虫防治是关键。澧县自08年起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从最初的3000亩到今年的15万亩,发展迅速,成为全省20个重点县之一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将会成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重要措施,将为澧县农业生产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澧县二化螟卷叶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常德澧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丰硕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