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统计工作的思考
2015-05-30张红梅
张红梅
摘 要:在当前时期,医院不断的变革统计工作,目的是切实的发挥出该项活动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保证统计活动在信息使用等方面可以提供精准的参考,防止统计活动过于形式化。作者具体的分析了当前统计活动面对的不利现象等内容。
关键词:医院统计;医院管理;指标体现
医院统计活动在信息使用等方面为高层人员提供精准的参考。统计活动的深度会对决策的最后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时期我国的卫生事业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此时统计活动不论是在具体的模式亦或是发展方向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建立平台,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不过也因此,导致工作显得非常固化,缺少创新性。在当前医改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时,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必须积极的对医院统计活动进行创新。
1 定量判定收治病种难易程度
1.1 定量分析收治病种难易程度
病种收治和学科发展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各个科室的医疗水平提升通常都是靠着解决复杂病症而实现的。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面对着怎样定量分析收治病种的难易程度?该内容不论是对哪个医院来讲都是一大难题,第一是因为病症和病患复杂,就算是相同病种,经常会因为病人的年纪以及身体情况和发病的缓急等要素的不同而导致病种的症状不一样。第二是因为目前还缺少可以准确判断难易性的模型。综合来看,难易程度到底和什么有联系呢?怎样权衡这些要素?怎样结合已明确的要素建立合理的模型?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时期必须认真分析的问题。除此之外,还缺少专门用以评判的平台。病人从最初进入医院到康复出院,这个过程的各种信息累积到一起,其量非常庞大,假如单纯的靠着手工模式来分析根本无法实现。目前绝大部分的医院都使用了基于业务数据的医院信息系统,希望可以借助体系,建立完善的平台,辅助我们开展好病种难易性判定工作。
1.2 病种难易程度和医疗费用的控制
最近几年,看病费用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很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国家已经积极的开展医改工作,而且推行了医保制度,今后看病将会按照病种来收取费用。所有的医保管理组织,要明确病种价位,要认真分析病种难易性等要素对费用的干扰。针对医院来讲,由于目前还无法有效的判定病种的难易性,因此医院对于不断增加的住院费,无法精准的判定出其中的原因。要想明确费用的不合理变化,第一要做的就是准确分析难易性的变化。
1.3 病种难易程度和分级救治
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设想,在政策层面理应有分级救治的病种范围标准。而这种标准的制定是以定量判定病种难易程度为基础的。不论是何种级别的医院,在工作时都要弄明白本单位收治病患的病种类型,如常见的阑尾炎,最好是在一级医院诊治。而三级医院主要治疗那些病症较为复杂的病患。通过这种级别划分,能够更好的调配国家的卫生资源,能够解决好广大群众看病困难的问题。不过当前还不存在此类按照病种的难易性划分的分级救治标准。
2 构建环节统计指标体系
2.1 终末向过程质控的转变是趋势
由于存在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使得终末向过程质控的转变将是发展趋势。关注在院患者的情况,设计一套对在院患者相关情况的监控和预警指标体系,对在院患者的费用和费用构成、住院日及平均住院日、诊疗活动各个环节、医药护技等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等作出动态适时监控,并及时发布,结合临床路径研究,对规范诊疗活动,加强医院管理具有创新的意义。但目前的情况是,从环节指标的制定,数据无的定義,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采集整理计算的依托平台还都没有出现,以实现过程质控为目标的环节指标体系构建存在很大难度。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据实务实
对于环节统计指标系统来讲,在建立时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我们所期待的效果体现在如下的几个层面中。第一,指标应该有较好的刚性,应该可以真正的反映问题。当前的指标就存在着判定指标不是很清晰的问题,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偏差。引起这类指标中五项具体指标,如门诊和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和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术前和术后诊断符合率及放射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等刚性不强。在传统医院统计指标中的治愈率、有效率、院内感染率等,通过多年工作来看,其并无法合理的反馈出医疗的品质。其次是指标应该有非常好的可操控性,降低人为活动对其产生的干扰。指标在计算时应该有最初的数据作为参考。否则此类指标将无法实现其存在的真实意义。
3 定量评价医疗质量
3.1 医疗质量是核心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题,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统计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即从以工作效率的评价分析为主向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方面转变。
3.2 构建真正反映医疗质量的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发现对医疗品质有影响的要素非常多,而且牵扯的工作点也很多。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的诊断质量、管理质量和治疗质量等还根本不能达到全面分析评价医疗质量的效果。具体来说,面对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指标设计方面的问题,其刚性较低。第二,结局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第三,反馈的问题不但不及时而且还有较大的失误。在当前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一个真正能够体现医疗品质的体系。此处讲到的指标含义非常广,既可以是环节性的也可以是终末性的。目前国际上一般使用“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和“负性事件类指标”来评价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在工作中可以借鉴。理想的情况是建立科室和医生临床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把医务人员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落实规章制度和满意度侧评等方面分解成若干指标,分别赋子权重和分值,建立评估模型,开发科室和医生临床医疗质量评价系统。
4 丰富统计工作的内容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统计活动主要内容有两点,分别是经济核算以及医疗统计。不过这两个内容并不是属于同一个机构的。当我们处理信息时会面对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经济核算数据重点分析成本率的变化,无法精准的论述在收入中不恰当的增长要素。第二,医疗数据围绕效率指标就数说数,无法结合费用的改变而展开细致的分析。第三,无法将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第四,数据出自很多部门,有失精准性。要想将上述现象处理好,就必须认真的研究将经济核算和统计活动有效的融合到一起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扩展统计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利润和社会意义保持一致。在具体的工作中,统计人员必须站在较高的层面上分析,对于医院来讲,要合理的设置机构,调整工作内容。
在当前阶段,为了防止医院的统计工作太过单调,内容太过死板,就必须对其革新。要丰富它的具体内容,更好地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虽说该项工作非常艰巨,不过我们坚信在广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医院统计工作一定可以打破局限,迎接辉煌。
参考文献
[1]周媛.医院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的探讨[J].中国病案,2008,9.
[2]孙明,樊小玲,武强.新时期军队卫生管理统计工作转变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8.
[3]任素娟.我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2.
[4]王坤,马谢民.基于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医院医疗质量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