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回撤工艺在5213工作面的变更及应用
2015-05-30麻银斗薛斌
麻银斗 薛斌
摘 要: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后,老山采用单体配合π型梁进行支护,当顶板较为破碎时,容易造成老顶来压,老山支护空间变小,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如提前在待撤支架上方穿梁,并在支架切顶排打设戗棚支护,将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及隐患。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穿梁
5213工作面位于我礦二采区东翼,南为5215待掘工作面,北为10#煤1208工作面采空区,西为二采区大巷煤柱,东为大峪河保安煤柱,该工作面为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综采工作面,两顺槽为3.1m*2.2m矩形,采用工字钢、板皮、金属网架棚支护,排距0.75m。切眼采用金属网、钢丝绳配合液压支架管理顶板,钢丝绳间隔1m铺设一根,共铺设5根,煤壁采用玻璃钢锚杆配合双抗网及逼帮柱进行管理。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m+0.1m,液压支架前梁距离煤壁2m+0.1m,前梁与煤壁之间使用2.4mπ型梁配合金属网控制顶板。本工作面开采煤层属于山西组5#煤层,煤层赋存稳定,但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0.3m-2.6m,一般厚1.6m,稳定性较差变化较大,工作面有明显积水,回撤作业时需加强工作面排水。
5213工作面有ZY 2500/12/26综采液压支架118台,支架回撤从机头向机尾顺序回撤,支架回撤时由两台JH-14回柱绞车接力运出工作面。
从以往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看其工艺为:支架拉出后,老山支护使用2.4mπ型梁配合单体支柱平行支架方向管理顶板,老山支护遵循“见六回二”原则。但以上工艺经多年实践存在以下隐患和不足(1)5#煤顶板较为破碎,支架拉出后支架后方的积石容易跟进,老山支护空间变小,回柱时作业空间小,容易造成危险。(2)支架拉出后顶板支护不够及时,易出现顶板突然来压,摧垮老山支护,造成淤石堆积,难以清理。
根据5213工作面现场条件,决定变更其回撤工艺,变更为,支架回撤前先下降支架少许,在支架顶梁上穿三根2.4mπ型梁用以控制顶板(间距1m,一梁两柱),支架老山侧垂直支架方向打设3根2.4mπ型梁支护顶板(间距1m,一梁三柱),靠支架尾梁侧π型梁打设为戗棚。使用回柱绞车及导向滑轮配合千斤顶将支架拉出。
此工艺经5213工作面试用后,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突出表现在:(1)原先支架回撤时老山支护实际空间最多只有3m,现在能将支护空间保证到5m,保证了支护工的安全(2)原先支架回撤两个班撤架一个班清理淤石,每个圆班仅能撤4台支架,现在三个班撤架,每个圆班可撤架10台,工期缩短一半。(3)作业人员所有作业均在完好支护下,实现了顶帮管理的本质安全。(4)老山侧支护空间较大,杜绝了通风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