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清白,力田读书
2015-05-30黄佳倩姜倩倩
黄佳倩 姜倩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这篇千古传颂的《爱莲说》以莲的高洁,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同流合污、追求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正直品格。古往今来,人們对清廉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时代风格,但究其根本都涵盖着刚正、清高的品格。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现了清廉之刚正。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对清廉进行解释时曾说:“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体现了清廉之清高。国家设官授职旨在管理社会事务,造福百姓,清廉是对官员的基本要求。晚清官场腐朽,社会风气败坏,但仍有少数清廉的官员,翁同龢就是其中一个。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但他还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晚清还是在今天,也无论是对他一生持肯定的人还是有所保留的人,对于他为官清廉这一点都是承认的。
清代官场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同宗、同年、师生、同僚、上下级等等。官员遇事或出于某种需要,往往通过这些关系,用送“礼”的办法来贿赂相关人员。在清代,如果是地方官来京,大多用“冰敬”、“炭敬”、“别敬”等名目给有关京官送礼;若京官到地方办事,地方官送礼的名目则有“程仪”、“津润”、“路费”等,馈赠的礼物主要是银两或贵重物品。清朝官员俸入微薄,尤其是京官,平日生活清苦。按照清朝不成文的规矩,官员接受了馈赠,只要与公事无关,就不算受贿,更不算贪污。因为有了这个规矩,所以大多数官员都接受馈赠。尽管如此,翁同龢仍坚决拒受,对于地方官寄赠银两一律退还。比如,同治五年,他护送父亲灵柩回籍安葬;同治十二年,母亲去世,他回籍丁忧。由于当时他身任同治帝师,所以这两次回乡事毕返京时,当时的一些重要官员如曾国荃、丁日昌、高心夔等人均先后向他赠银,但他认为受之有愧,坚决不要。这都体现了翁同龢拒受馈赠,不失志节的廉政思想。
为官者以造福百姓为根本,必当明理断案,不失公正。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冤假错案之首。此案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浙江余杭县杨乃武案发生,懦弱无知的葛毕氏被百般威逼欺哄,诬杨乃武为奸夫,杨乃武“被屈打成招”定为“谋夫夺妇”之罪。此案经翁同龢审办时,他细阅全部案卷,发现供词与诉状的疑点和漏洞甚多,在询阅了杨乃武姐姐的呈词和浙江绅士的联名控诉,走访了浙江籍的京官,听取了刑部经办人员的各种意见之后,经过认真研究,讯问犯人,调查证人,重新检验尸骨,终于查清葛品连系病死而非中毒死亡。至此,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得以平反。办理此案的大小官员以及做伪证的证人全部受到惩治。此案可谓晚清中国狱讼、法制体系自我完善的典型。而翁同龢忠于职责、为平民平反的职业精神,也可谓一代帝师应有的风范。
翁同龢作为两朝帝师地位显赫,但他拒收贿赂,不失志节,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然而他对“清廉”一词不仅将其信奉在自己身上,更投注在在对家庭子弟的管教上,翁同龢始终以“家风清白,力田读书”为家训,希望其后代皆能体恤民艰、乐善好施、正直不阿。
翁同龢的廉政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绝非仅仅停留在历史上。翁同龢纪念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綵衣堂、知止斋、柏古轩等十多个展示厅。翁同龢纪念馆以翁心存的诗句“福禄贵知足,位高贵知止”为文化脉络,建立了以“知止斋”为依托的廉政文化教育展示馆。2009年被中共常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授予“常熟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首批列入常熟市“碧水琴川”廉政文化观览线路五个景点之一。2013年,翁馆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接待政府参观5千余人次,其中包括各级纪委、中央、省、部级领导,成为我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淡泊人生蓄以明志,清廉处事方能致远”。翁同龢一生能有此成就绝对离不开他公忠体国、清廉为民的思想。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一个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德国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我们也应做一个心地清净、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人,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同时对于社会和谐的建设而言,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总是那么深刻,值得去借鉴和效仿。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廉政文化的建设,不管从电视新闻还是国家政策上,都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于廉政的重视。而翁氏家族的光辉,翁氏家族的文化,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好官,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尽力,清廉是必需之道。而保证国家恒定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恪守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