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2015-05-30郑义富
郑义富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以其质朴深情感动无数人唏嘘落泪. 连习总书记都要不无感慨地说,“我的时间都去哪了?当然都被工作占去了. ”当人们在感叹日月如梭之际,一定在心里涌现一个又一个描述时间短暂的词语,比如说,片刻、须臾、眨眼间、一刹那、一转念,一瞬间、弹指一挥间……这些词语都是说时间过得很快,但具体有多快,到底相当于多长时间呢?恐怕真的要较一较真儿,才能搞清楚“时间都去哪了”.
首先说说“片刻”. “片”的原意是“薄而平”,这里修饰时间单位“刻”. 明代文学家徐渭的《次夕降抟雪》一诗中有:“终宵有许垂鹅伏,片刻应能没马蹄.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曾有诗句“试看片刻周郎火,一卷曹公战舰空”. 诗中的“片刻”都是指时间很短,不能具体到多少分钟. 但是“刻”其实是可以换算成具体的时间单位的. 中国古时用“漏刻”计时. 一昼夜分成一百刻(更早前用一百二十刻),直至清初,将一百刻改定为九十六刻,相传成习,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换算成分,24 × 60 ÷ 96 = 15(分),也就是每刻时长15分钟.
“眨眼之间”可能是人们最常用的形容时间短的词语之一. “小沈阳”的那句经典台词让人忍俊不禁,“眼睛一睁一闭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诗人顾城的诗歌《眨眼》将这一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抒写得意味深长,“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团蛇影/时钟/在教堂里栖息/沉静地磕着时辰. 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口/深井/红花/在银幕上绽开/兴奋地迎接春风. ”“眨眼”从生理学角度讲是一种快速的闭眼动作,称为瞬目反射. 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钟时间,这比一刻钟要短多了.
形容时间飞逝的词语还有“白驹过隙”. 庄子《知北游》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史记《留侯世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古人讲千里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这是不可能的. 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 “隙”原意是指“墙上开裂的缝”,充其量1分米吧. 马的身长大约2米,相对于马的身长,“隙”的宽度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白驹”过这个“隙”要多少时间呢?2 ÷ [150 × 1000 ÷ (12 × 60 × 60)] = 0.05(秒),这就更加“短暂”了.
还有“须臾、弹指一挥间、瞬间、一转念、一刹那”这些都可以用具体的时间单位来衡量吗?古代《僧六律》中解释: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年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 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换算成分、秒,“一须臾”为48分,超过“三刻”;“一罗预”为2.4分钟;“一弹指”为0.12分,7.2秒;“一瞬”为0.36秒;“一念”为0.018秒. 至此,我们知道了“一刹那”到底是多长时间了,列算式要列一大串,24 × 60 × 60 ÷ 30 ÷ 20 ÷ 20 ÷ 20 ÷ 20,也就是 0.018秒.
你看,我刚刚度过了“一须臾”的时间,用在写这篇文字上了. 那么,你的时间都去哪了?珍惜时间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