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5-05-30宋顺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就业指导职业

【摘要】自2007年12月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以来,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该课程。然而,从实践上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课程名称、课程意义以及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做出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改进该课程有所裨益。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加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要求,国内普通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但该课程在各高校实施的效果不佳,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名称不统一、课程体系有待优化、师资队伍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名称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本门课程的名称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但各高校对该课程的称谓却存在分歧,常见的名称主要有: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概论、大学生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辅导、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课程名称反映了对该课程的定位,体现出不同的就业意识与观念。《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概念有两个,即“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无论是职业生涯、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还是职业素养都可以归结为“职业发展“之中,而关于“就业指导”的说法更是多种多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贯穿于大学阶段全过程,充分说明了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只单纯地解决大学生眼前的就业问题,而更侧重于唤醒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有效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这反映了时代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体现了“职业”与“就业”相结合、“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并重的思想。

二、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阐释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是可有可无,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承担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代表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又不同于单纯技能的培训。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加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还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课程通过知识的讲授和体验式的学习,指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剔除了毕业生择业时产生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构建健康合理的价值取向。最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自我、正确规划未来,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正确选择,全面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任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過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这是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为一门大学生公共必修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生活。

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从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应该达到的目标来阐述。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位一体”,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本课程任务的总结,旨在说明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既给课程教授者提出了目标要求,又为大学生学习本课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在规定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本课程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第二部分为职业发展规划;第三部分为提高就业能力;第四部分为求职过程指导;第五部分为职业适应与发展;第六部分为创业教育。纵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全部内容,基本上符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要求,既有职业生涯和规划方面的态度要求,又有职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知识传授,还有求职择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

然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关于课程的内容仅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尚需各个高校根据本校特色和学生专业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益探索,也就是把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并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分年级、分阶段地实施。以四年制大学为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上述六部分内容可以整合为四个模块分别与四个学年相对应。大学一年级是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阶段,这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了解职业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大学二年级是职业发展规划阶段,本阶段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之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实施;大学三年级是提高就业能力和实施创业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基础之上,着重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职业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四年级是求职择业指导和职业适应与发展阶段,该阶段侧重于求职择业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并引导学生积极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职场环境。由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大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极大地增强了该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职业发展理论的讲授,还是求职择业技能的训练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体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递知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和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从而达到新知识的建构。这一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尤为明显,且极其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多元的,即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必须涵盖了理论讲授、实践体验、技能训练等多个层面,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全覆盖、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多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集中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等均是该课程常用的方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習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当前,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效果最为突出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各高校普遍缺乏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其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科研能力整体上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从高校自身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考虑,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并推动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在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前提下,从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培养培训等方面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这个队伍,为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组织、制度保障。同时,应当加大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其积极深造或者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鼓励优秀的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技能大赛,进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缺少一本高质量、系统权威的统编教材也是影响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现有该课程的诸多教材普遍存在偏重理论阐述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导致任课教师照本宣科,偏重枯燥理论的讲授而实践应用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性不强的问题。为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的编写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不能照搬国外理论,应当把鲜活生动的实例编入教材,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掌握理论,进而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掌握技能技巧。当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探索编写适合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也是该门课程教材建设努力的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加强该课程的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深入和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该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仍需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从思想认识、体制创新、经费投入等方面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岩磊.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视阈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0(23)

[2]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

[3]陈海娟,周祥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模块化及其操作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 2011(03)

[4]徐芳.普通高校本科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3)

[5]梁欢欢,莫运辉.体验式教学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 2012(12)

[6]任国荣,王运敏,赵红杰.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效性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7]王正斌,李春雷.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8]张幸.《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3)

作者简介:

宋顺喜(1977—),男, 河北巨鹿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培养策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