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策略
2015-05-30阴锐
阴锐
摘 要: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指导好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具体的是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阅读诵读经典,为生命奠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83-02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只能通过阅读训练的反复实践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得到补充和强化。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小学生素质,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指导好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呢?
1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读书环境,就是能够给予个人读书影响的人和物的总和。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读书环境,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努力下,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读书场所和丰富的读书资料,加以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学生如能在幽雅宁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读书自然会成为一种享受。
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愿望。在不少学校,一进校门,映人眼帘的是教学楼上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明德励志,择善而行”。环顾四周是别具特色的文化墙,上面优美的呈现着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文化。每一扇通往楼道的大门上都有醒目的名称:理德门、智德门、信德门、义德门等。步人楼道,是“文化长廊”:一楼是24孝图和国内外名牌大学图片(教育学生以孝为先,并要从小树立对名校的向往);二楼呈现的是围棋图(黑白棋子预示着智慧人生);三楼则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图像(预示着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师们绽放的思想火花)。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让掌生陶醉其中。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如“小蜜蜂图书银行”、“喜洋洋图书银行”等等,学生把自己的书存入银行,多存多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时刻刻与书相伴。
2 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只有读书的氛围还远远不够,要想办法激起他们的读书兴趣。
2.1 如何克服学生的阅读障碍
读书是现代人获得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怕读书,不能按要求完成读书任务。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去消除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改变他们拒读、厌读、中止读的不良习惯。
如何克服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选好读书材料是首位的。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更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好作品。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读书需要,又可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买现读书教学的总体目标。
2.2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热爱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小学生的阅读刊物内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开始阅读,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阅读其他类型的刊物;选择一篇大家都喜欢的文章,全班一起阅读,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们自己当推荐人,把自己觉得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家。有一次,班里的学生拿给笔者一本《笑猫日记一一那个黑色的下午》,告诉笔者说这本书非常感人。笔者接过来认真阅读,这本书以童话的方式来写汶川地震,笔者也被感动了。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起了这本书,结果班里兴起了一场“笑猫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阅读《笑猫日记》,并且自发地交流自己的感受。由此,笔者受到启发, 笔者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阅读当中,和他们一起阅读,一起交流,遇到好的文章就推荐给大家,带动学生的阅读劲头。
3 在学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
课本内的文章毕竟有限,只有课外拓展知识面才能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资料,笔者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例如,在教《孔子拜师》时,笔者是这样拓展阅读的。
几个月后,孔子终于风尘仆仆地走到了洛阳,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老师。在洛阳城外,他们进行了这样的一番对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1)模拟场景,研读对话。
①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人物对话部分想怎么读?
②同桌分角色自主练读。
③展示读:谁愿意展示自己的读书本领,当一回现代的老子和孔子?
师相机点拨:多有礼貌的孔子先生呀!请问先生:您的“问”字读的时候为什么拉得这么长?(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来读好句子)
老子先生您好,请问,您为什么不用“等候”而用“迎候”?
孔子先生,我也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学习是无止境的”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④指导学生去提示语分角色读。
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巧妙地将朗读指导、“迎候”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等词句的理解融于师生、生生的对话之中。朗读教学了无痕迹,词语理解水到渠成。
(2)以读代讲,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孔子来到老子身边,跟随着老子是怎么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
②孔子在老子那儿都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前上网查找到这份资料,咱们一起看看。(学生自由读材料)
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补充孔子在老子那里所学到的本领的相关资料来扩充文本,促进学生对同一主题领域材料宽泛的阅读,丰富文章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使孔子的形象丰满起来。
③老子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付出,所以他的一生弟子众多,论著无数,就是说过的,至今还留传下来的文字就有很多很多,所以课文最后说到……(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3)升华对话,延伸阅读。
①是啊,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很敬重孔子。每一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孔庙都举行隆重的典礼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请看去年的祭孔盛况——(播放祭孔录像)学了课文,看了录像,你们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利用文本中略写处,通过录像回放,呈现祭孔的盛况,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孔子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营造浓厚的学孔氛围。
②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近孔子,触摸了他那颗谦虚好学的心,他的思想、学识为世人所敬仰。现在让我们再次怀着敬重和怀念的感情,在音乐声中一齐读读孔子先生的名言。
(课件出示孔子名言)学生全体起立,齐读:“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在学完一课后,教师要留延伸阅读的做业,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如教学完《少年王勃》时,笔者是这样在做作业中延伸阅读。
(1)摘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2)积累词语:
①参加宴会的人很多,你可以写一写人多的成语。
②王勃的才华很出众,你可以写一写表示人物才华与众不同的成语。
③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凝望是全神贯注地看。你可以写一写表示看的词语。一个字的,两个字的,四个字的都可以挑战一下。
④你可以写一写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探望( )整修( )邀请( )庆贺( )答应( )余晖( )。
(3)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搜集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奇才故事,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
(4)文中有一段描写江上的秋景写得十分迷人,做一回小王勃,用你自己的笔描绘一下自己从滕王阁上观察到的江上的美景。
5 诵读经典,为生命奠基
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是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而《论语》则是首当其冲的经典。源于此,笔者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经典诵读工程。学生均利用晨颂午读(早晨、中午上课前的时间)来诵读《论语》,学生的心灵可直接穿越时空与大师孔子对话,从而陶冶情操。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最佳效果,笔者在网站上刊出了《王财贵教授的经典诵读的意义》《王教授的经典诵读方法推介》,并与老师、家长互动。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笔者在校网站上椎出了学生必读中外经典书目,如《爱的教育》《战争与和平》《道德经》等,为学生“取法乎上”的读书指明了方向。班内根据自己情况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与同学和老师分享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心得,有很多同学一学期就读30~40本经典书籍。目前,“读经典,诵经典”已蔚然成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 颜国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2):83.
[2] 吴振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1).
[3] 赵红阳.乡镇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2):110-111.
[4] 钱恩红.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