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牙多:源于清华的新生代农民

2015-05-30林一凡

大学生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月牙酱油蜂蜜

林一凡

陈巧玲在接受的数次采访中都提到了美国人哈维?韦利,美国的净食品卫士。二十世纪,随着化学技术飞速发展,美国食品药品造假大行其道。为了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立法,哈维?韦利苦苦斗争了二十余年,和同事们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报告。陈巧玲看起来不像个斗士,她显得温柔乖巧,说话还带点娃娃音。

她说,我们也该有人做同样的事情。

“你知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差别吗?”刚聊不久,陈巧玲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一年多的食品安全调研之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陈巧玲被磨成了半个食品专家。她和二十几个团队成员,搜集了近年来爆发的并至今仍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学术报告和相关新闻报道,走访全国多个省市的农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企业,写出了一本《中国食品安全档案(2014)事件篇》,并把书的电子版挂到了他们的网站月牙多上。

还该有诗和远方

民间有说法,手指甲上的月牙数反映着人体健康的程度。于是,陈巧玲的食品安全调研平台就起名“月牙多”,这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2015年1月,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档案由陈巧玲团队自费印刷出版。月牙多官方微博发布了消息,直到3月7日,才有了第一条回复;3月10日,开始有人问:“在哪买?亲。”网上并无购买渠道,这本书只印刷了200本。编纂之初,就有人说一定没人会看。陈巧玲倔强回应——总会有人看。现在,200本食品安全档案所剩无几,甚至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都给陈巧玲打来电话,想买书看看。

成立月牙多,要追溯到清华101周年校庆。陈巧玲记得很清楚,那是2012年4月29日。MBA专业二年级学生陈巧玲,抱着对未来极为现实的规划,校友问她,将来想干什么?陈巧玲老老实实回答,留在北京,买房买车,有户口更好。校友不客气地指出:清华的学生,除了事业追求,还该履行社会责任,怎么能只想买房买车?这位犀利的校友,就是月牙多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陈洪榕。

陈巧玲心里不舒服,但对话还在继续。她和陈洪榕聊起了社会责任,并分享了她在“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堂学到的一则案例:一家果汁企业发现了原料供应商造假,在为了公众健康召回产品与装不知道免受经济损失的纠结权衡后,心存侥幸地睁只眼闭只眼。结果,事件最终曝光,企业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很多案例我都忘了,但我一直记得这个。有一句话很美,它是这么说的:即便婴儿不能说出他们对食品的想法,食品从业者也应当提供优质的食品。”两个人就这么聊开了,聊到后来,两位清华人决定为食品安全做些什么。这就是月牙多的萌芽,它始于两位联合创始人一方指责另一方忽略社会责任感的对谈。

“我们对食品问题不懂,但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陈巧玲在网站和论坛上发布志愿者招聘启事。他们希望从消费者和从业者的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看看造假的背后动因到底是什么;看看这个棘手而牵涉范围甚广的问题,与互联网思维结合,有没有什么能够改善的方法。

脚底板走出食品安全图景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业、加工业、物流、餐饮业和生态环境等等,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诸多风险点。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食品安全的真相,并形成自己科学的判断。基于此,我开始写这份食品安全档案……”这是《中国食品安全档案》自序中的一段话。

愿景是美好的,真正去做是困难的。团队二十多人,无一食品专业科班出身,说要写个调研报告,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

陈巧玲世界的关键词,一度就是“食品”。她跟各种人聊食品安全,农民、司机、学生、白领……陈巧玲从形形色色人的口中,拼凑出一个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大致理解。有农民坦言他们不吃自家种的东西,也会向她抱怨,在农村买不到真货;有人告诉陈巧玲,他觉得安全食品就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农作物不打农药就叫安全。

结果,陈巧珍发现其实大家的理解片面。他们先去了9个省市的生态农场,看看这些对食品安全有严苛要求的地方,到底是怎么做的。就像她小时侯的样子,农民家庭出身的陈巧玲发现,不要农药,人工拔草,合理轮作——这就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只是现在已不是主流。在明确方向的过程中,团队接触了大量书籍和相关资料。陈巧玲就是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管百年历程》得到了灵感——月牙多也应该写本档案式的书,呈现食物的造假方法,唤起公众的关注。那时是2012年12月,月牙多成立了半年。

确定了写档案,陈巧玲开始了“泡菜市场”的生活。有事没事就去各种早市晃一圈,看看各类食品中可能藏着什么猫腻。行走于菜场,陈巧玲觉得自己像个侦探。“比如木耳吧,价格相差很大,有的只卖30多元,有的可以卖到70多元。我就问老板,你这木耳怎么这么贵啊,别家才卖多少多少钱。老板会告诉我,别家的可能加了什么东西。”原来,为了让木耳卖相好看,一些商家可能会让木耳在硫酸镁、硫酸铜里泡个澡。这种伎俩不需火眼金睛就能识破,方法很简单——闻。陈巧玲实地走访时,拿起木耳就凑到鼻子底下闻,“那种味道很刺鼻,闻一闻能感觉到,非常明显。”

为了写好档案,陈巧玲不得不进入食品安全这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在各类资料、论文和报告中,逼迫自己快速学习。光食品的品类就有上百万种,写档案跟写论文一样。每一章都有写不下去的时候。

他们翻阅国家标准,知道酱油分配制酱油和酿造酱油。配置酱油是酿造酱油和化学酱油勾兑而成,根据规定,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可少于50%,否则不能作为“酱油”产品出售。月牙多查阅资料发现,配制酱油早就存在,还有专家称市场上酱油大部分是配制酱油,可是从标注上,配制酱油竟难觅踪影。还有些食品,种类五花八门,说法众口不一,陈巧玲就得自己比对、筛选,理解透了才能在迷雾中找出一条书写的路径来。在写“真假蜂蜜”章节时,她很纠结,因为各种说法都有。没辙了,先看几本蜂蜜酿造的书,再以买家的身份去和网上卖蜂蜜的聊天,然后查阅各类新闻报道……陈巧玲终于明白了,真蜂蜜分为成熟蜂蜜和浓缩蜂蜜,假蜂蜜主要有勾兑蜜和化学蜜,而所谓的玫瑰花蜜、桂花蜜根本就不存在……

写作的那段时间,陈巧玲常上的网站是地方政府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官网,看他们定期发布的质量检测报告,随时调整自己的写作内容。如今,这本31万字的《中国食品档案》里,纳入26份食品安全档案。从土壤污染、饮用水污染到保鲜防腐的奇怪招数、豆制品和血豆腐造假,再到瘦肉精、添加剂等物质的滥用。然而这些,远非全貌。其实,团队已写完了50个专题的内容,限于篇幅,第一本书只收录了其中的26个。

出书只是开始

从调研到出书,月牙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陈巧玲自掏腰包十几万元,投入了本科毕业后工作留下的积蓄。她本是在高大上的金融街工作,现在,陈巧玲的人生转向了。她要在食品安全领域深耕下去,月牙多的网站上写着:我们是源于清华的新生代农民。

下一步,他们要推出一系列丛书,针对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具体问题,详细道来。比如写“生态有机篇”“大米篇”等。不只是出书,他们还有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和标准,引导和帮助食品从业者了解标准、执行标准。国家标准并非不完善,但在走访调研中陈巧玲发现,很多小商贩根本就不知道标准是什么,更不知道要如何达到这些标准,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一位炸油条的小商贩,他根本不知道国家的用油标准,即使知道了也看不懂。我们就换种方式,直接告诉他油用到什么程度,就得换油了。”

月牙多希望,能让国家标准更加可执行,让条条款款能够落地,能够内化成小商小贩在制作和售卖食物时的习惯。月牙多网站上挂着他们制定的针对食品从业者的《月牙多八条》。最后一条是:我们从不被动接受——我们一直在积极地拥抱社会责任,行胜于言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月牙酱油蜂蜜
我和月牙拉钩钩
月牙湾
弯月牙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造月牙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
买酱油
买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