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创,学而创则优
2015-05-30晓光尹颖尧
晓光 尹颖尧
在这些创业中,我偏好“学而优则创”的这一类,就是通过多年学习科研,get了一项独门绝技,办个公司,应用开来,造福大众。这是学生学者的路径。这样创业扬长避短,避免在传统领域与社会老油子们短兵相接。多年来一直强调科研成果转化,最典型的莫过于王选发明汉字照排,从而创办方正公司。那在今天“学而优则创”和以前所讲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主要以前的科研成果转化,多是以技术转让形式进行,像王选这样独立办了公司的并不普遍,可以说凤毛麟角。
今天有了科研人员大规模创办公司的环境,不说政府鼓励的政策,仅从科技潮流的发展看,这一波科技革命前两年就说已见曙光,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IT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我们后面几篇文章,创业的主人公都是在这些领域。时势造英雄,不涌现众多的科技创业英雄都不可能。
年轻的编辑却不同意我的说法,觉得说法太老套,思维太传统,语句表达脱离不了旧的窠臼,他说应该是“学而创则优”。这说法就透着新鲜的创意。
他解释说,万众创业的基础是有一股大众创新的浪潮,作为创业和创新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创”也理所当然成为学生优秀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也不仅限于创业,而是创新、创意和创业三者的结合,创业是检验创新和创意的一个载体。“创”还是对应试教育的回应,强调个人发展与自身兴趣相结合,这更符合90后及其以后们的生长环境。所以,要优秀,不仅会学还得会创。
学与创不是孤立并存的,而是互促的。学习为“创”提供弹药,没有学习的深厚积累,“创”不能生根发芽,即便遇到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有可能擦肩而过;“创”为学习提供动力,创业中遇到问题,让人更努力学习,更努力创新和创意。“学而创则优”正是让“创”融入到学生的学业、创业、就业,乃至日常生活中。后面清华八度阳光团队的故事就是“学而创则优”的典型。从初中起就梦想造太阳能,因此不停学习相关知识,不停动手创造,不停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他们既学又创,正迈向实现人生梦想的道路上。
其实,不论“学而优则创”还是“学而创则优”,两者都反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两者共存将是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