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具,让孩子快乐学习
2015-05-30袁志龙
袁志龙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都在他的手尖上. ”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尽可能地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学具;孩子;学习
一、巧用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具,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一名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其内在的潜力,切实体现了其主体地位,使每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巧用学具,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具能使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由表及里地发现事物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获得对事物的独到见解,找出关键所在,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巧用学具,培养思维能力
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 因此,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 ,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
例如: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1)9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2)13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 有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块?② 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还剩几支?等. 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
四、巧用学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即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 数学方法,即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本身很重要,但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 因此,用好学具,有利于向学生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和=”时,让学生用学具摆:第一次,先摆3个三角形片,再摆3个正方形片,一个正方形对着一个三角形,得出正方形片与三角形片同样多;第二次摆3个红色圆片,再摆三角形片,一个红色圆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片,多摆一个三角形片,得出三角形片比圆片多;第三次摆,先摆4个圆片,再摆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圆片,三角形比圆片少摆2个,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比圆片少,圆片的个数比三角形多等. 这样,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同时,较好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五、巧用学具,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就是说语言直接反应人类得思维,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 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想的清楚,却未必说得明白. 操作活动等于帮助学生将所思所想形象化,从而使表达也趋于正确、完整. 让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操作学具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进行计算教学“9加几”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摆出来,而且能够说出是怎样摆、怎样想的. 如计算“9 + 3”,学生要先摆9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就要先把9根小棒和3根小棒中的1根合起来,是10根小棒,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一共是10捆零2根小棒,即12根小棒. 学生操作完以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说给同桌或小组中的同学听一听,最后再向全班同学说计算过程. 这里,运用学具直观形象地显示了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的方法,一个人交流时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议补充. 全班交流时学生因为有了切身体验,有话可说,纷纷发言.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而且使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正确性也得到提高. 如果没有学具的配合操作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常性地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会取消胆怯等顾虑,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不会说到会说,长时间训练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提高.
巧用学具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让学生利用学具“玩”出“精彩”,充分利用学具,发挥学具的巨大作用.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具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达到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