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资金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
2015-05-30唐菲菲
唐菲菲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量问题的出现,其中资金大量的流失现象特别严重,从而引起社会上广泛的关注。文章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流失原因;对策
自从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以来,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再加上市场经济自身的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等缺点,使得国有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资金流失现象从未停止过,从而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金的流失形式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资金的流失形式主要包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国有资金的合法流失。这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者、承包者和经营人员利用企业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制度中的法律漏洞和空白区域,采取一种合法的手段引起国有资金的流失,具体有六个体现形式,第一,在企业运行和经营中,闲置资产的自然消耗;第二,在国有资产承包过程中,国有资产的过渡消耗;第三,国有资产的破产造成的资金流失;第四,在产权合并和交易过程中,低估了资产价值;第五,政府的政策导致的资金流失;第六,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流失;二是国有资金的非法流失。国有资金的非法流失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具有非常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国有资金的非法流失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在合资经营过程中,随便评估国有资产的价值;第二,国有产权在转让过程中产生违法行为;第三,虚假会计信息和偷税漏税等手段造成的国有资金流失;第四,部分领导者或官员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金。
二、国有资金的流失原因
(一)外部原因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水平不高,法律法规无法得到彻底的落实。虽然近几年以来,我国对国有资金的流失现象采取了大量的应对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我国颁布的关于治理资金流失的政策法规对于不法分子的威慑力不大;其次是我国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还有待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国有资金的保护意识薄弱,无法形成系统的制约机制,同时对于国有资金流失导致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此外,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对国有资金的流失现象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国有资金流失现象的恶化;再次是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在外部环境中,对于国有资产的审计、评估等相关的工作环节,执行力度不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的评估人员和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在评估和审计的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客观的做好评价和审计工作。对于破产和体制改革的问题上,还会发生相互勾结的现象,以此来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不法目的,从而使得评估、审计等工作失去了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原因
首先是国有企业的决策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决策出现错误。由于国家的委托代理人和国有企业的决策者在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充满了盲目性和矛盾性,不能对国家的利益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企业的管理经营的基本点上无法反映出国家的利益所在,将消费和待遇最大化,从而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增加企业承担的风险。但是失误决策造成的后果一般都是国家承担的,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其次是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发生。在某些国有企业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利用幕后操作的手段,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侵吞目的,还有的甚至采取明目张胆的方式,大量侵吞国有资金,从而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再次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目前,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力不强,甚至还有的企业并不存在内部控制,从而导致了企业对国有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督,造成国有资金大量流失,尤其是在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特别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金流失的对策
在当今新的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工作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预防工作等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想要提高国有资金管理的制度性、长期性、系统性,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而且还需要从文化、法律等领域入手。
(一)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从而使得经济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针对腐败的问题,各个国有企业应该坚持和贯彻当前的制度和方针,对不法分子进行有效的震慑。同时,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其教育,弘扬正义,打击犯罪,充分发挥出工会、纪委以及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建立防范国有资金流失的监督制度,防止某些企业中的管理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做出侵吞国有资金的行为。
(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产权关系,对国有资金进行认真确认、登记,对国有资金进行严格的监控;其次是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同时还要确定监事会、董事会以及总经理之间的职权、责任、利益等关系,对于违反《公司法》中规定的行为,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从制度上严格防止国有资金的流失现象;再次是提高监事会的职权,监事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对国有资金流失而产生的诉讼权利。
(三)加强配套环节建设和外部约束
第一,应该赋予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相应的权利,充分明确其责任,从而避免对于国有资金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第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审计制度,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客观、公正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审计;第三,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的奖励机制,制定可量化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对企业中的腐败问题起着缓解作用,而且还能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四)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产的保值升值,一般都依靠于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理论和知识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国有企业领导者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大力对其进行廉政教育,并且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管理者对经济市场的掌控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失现象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而造成的。想要防止国有资金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不仅需要国有企业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还需要我国不断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元秋.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7).
[2]徐晓英.坚持以用为本、防范人才流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08).
[3]王英锋.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4]王崇卿.刍议国有企业中的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03).
[5]郭超.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及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0(22).
[6]应晓杰,王宇.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对策[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1).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西铭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