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2015-05-30陈丰
陈丰
数学实验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相关工具进行折、剪、拼、测、做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生成数学素养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一方面可以突破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对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更可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意识,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个人教学所得,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的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操作实验
现行苏教版初中教材,在编排上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设计大量的数学操作实验环节,如探索、实践、尝试等,利用这些环节将学生置于数学实验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数学概念的直观化,同时学生在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生成深刻的印象.
1. 通过数学实验,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规律、定理的表达语言精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孤立地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如果我们教师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自主去实验探究,则不仅可让学生获取鲜活真实的知识,更可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在教学中,教师都可安排学生通过折纸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关系,一方面可深入、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避免思维上想当然的毛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准确抓住本质,提出富有创新的看法.
2. 借助数学实验,诱导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严谨严肃有余,活泼生动不足,加之我们有些数学教师在演绎数学教学时,照本宣科,更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困生,更是让他们如坠雾中,不知所云. 如“轴对称的性质”一课,内容庞杂抽象,学生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学困生更是一头雾水.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将其贯穿始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在纸上任意画出一点A,将纸对折,用笔尖在A点处穿一个孔,再将纸展开,连接两个小孔A,A′. 通过观察、测量,发现两小孔A,A′与折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线段AA′与折痕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然后,再在纸上任画一点B,完成同样的操作,连接AB′,A′B……整个过程,学生聚精会神,积极动手,由于实践动手简单易行,即使是那些平时的“学困生”,他们也煞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即便是在最后的总结提炼部分,他们也跃跃欲试,展现出极大的兴致,因为这是他们经过自己实践后发现的规律,因此他们无比珍惜,倍感荣耀.
3. 巧用数学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平行四边形”内容的教学,我先和学生针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复习,然后让大家根据定义,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观察思考: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是,它的对称中心在哪里?学生经过动手实验,问题迎刃而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自然显而易见. 再如对于图形的展开和折叠、几何体的三视图等内容,对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由于空间能力缺乏,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观察,便可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开展数学活动,生成数学情感
苏科版教材在每一章的结尾处均安排相应的数学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本章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开展好数学活动课,进而强化学生“做”数学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受知识的内涵和价值.
如初三《数学》下册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结束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数学活动:香烟浸出液对种子萌芽的影响. 活动课前,我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出实验计划. 从选择容器到配置溶液,再到种子筛选,记录数据表格的制作,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实验,真正在操作时却并不简单. 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们也不会陷入积极地思考.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科学准确记录数据. 这样,学生在处理、分析数据时,面对的不再是毫无生命的枯燥数字,而是自己精心实验后获取的实验成果……每一名学生的统计、处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既发展了数学能力,还在活动中强化了对数学的情感,陶冶了数学情操.
三、创设实验机会,体会探究快乐
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内化是需要我们教师潜心研究、不断探索的,教师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多给他们探究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实验,充分动手,他们才会不断生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为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吸引学生积极开展探究,从而在探究中既内化知识,更深化认识. 如教学“等式的性质”的内容时,我将天平带入课堂, 因为初一还没有接触过天平,他们对天平倍感新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也高涨,此时教师巧加引导,学生必然对这一“神奇”的事物产生莫大的兴趣,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探究过程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理解数学、发现问题和创造的本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应用数学意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