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课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2015-05-30高冉
高冉
微课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表现形式,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就某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是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精彩教学过程(课例片段),囊括了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 这种脱胎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手段,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应用微课技术,能够构建一个迥异的互动、交流环境,使教学的诸要素及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形成相对的优化势态,切实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感染力和教学效率.
一、以微课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若要使教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追求所在. 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完善,自我控制和自我判断能力有限,教学环境是否具有感官反射性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就使得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微课技术能够以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展现数学知识的精彩与灵动,从而使其在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是九年级下册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传统教学手段一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就“二次函数的图像”制作一段微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y = x2,y = x2 - 1,y = (x - 1)2和y = -x2,y = -x2 + 1,y = -(x - 1)2的图像像小动物般地逐次跳出. 在学生的浏览中,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提示. 由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察图像变换,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以微课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行为心理学都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总是要借助直观的、动态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抽象的、静止的事物,这种认知方式与生俱来,且要伴随一生.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借助直观形象发展抽象思维是一种必然选择. 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阻碍着学生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微课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将文字叙述的定理、定义衍化为精彩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实现了直观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有利于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深度思考.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统计调查”与十几岁学生的生活经历几乎没有交集,学生学习起来只能是机械地记忆. 应用微课技术,我们收集社会上大量有关统计调查的信息和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的直观概念清晰,对于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以及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方面的学习自然得心应手.
三、以微课技术引领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 受教学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初中数学课堂还无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自然难以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微课技术给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收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 或以微课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交锋,在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中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利用“中国远程教育网”“数学教育联盟”“中学数学教与学”“初中数学资料库”等网络微课资源,自主进行本节学习目标、内容解读、重难点分析、巩固练习等学习资料的查阅筛选,在对相关知识自主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相关能力的初步形成. 微课技术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了条件,有了网络微课资源的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以微课技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突出教学应用价值
新课程立足于“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克服传统数学教学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案、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弊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运用微课技术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数学鲜活、现实的一面,展示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组织、提炼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寻找教学契机,把应用意识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之中. 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和应用价值. 在学习“三视图”时,我们以微课技术让学生“亲临”天空呼啸而起的战机、车间里工人制作的零件、建筑工地巍然矗立的高楼等现实场景,并利用翻转、定格、超链接等功能,揭示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通过微课的浏览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性迁移和融合.
微课技术变革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为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潜心于微课的设计、编制和开发,在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中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表象统一起来,强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