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

2015-05-30庄晚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长江生活化课文

庄晚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7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是苍白、乏味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有人提出了“大语文”观,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的确,语文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还应融入更为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基于此,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概念并作出了解释:“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让生活走入课堂,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1、观察积累,引入生活

生活即教材。我们的教材,都源于生活;而这些教材,又都准确、生动而集中地反映生活。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对课文中的生活信息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致不能在头脑里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想象不到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画面,得不到主观感受,引不起兴趣,因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要理解课堂上学习的言语作品,还必须联系生活,调动生活的体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过程,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直觉形象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连蒙带猜”的模糊解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把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例如《长江之歌》一文,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但学生对长江只限于概念上的印象,对于长江的宏伟、壮丽并没有太多直接的感受。如果能在课前让学生事先去查找有关长江的资料,上课时通过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展示有关长江的图片、画面,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学生对长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对于课文的描述、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书本上的许多知识,教师光凭自己解说,效果不会好,如果恰当地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书本知识还原成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位语文老师在教“拣”与“捡”字时,是这样处理的:把一些粉笔倒在桌上,对学生说:“请你拣一支你喜欢的粉笔。”然后又指着一支白粉笔说:“请你把这支粉笔捡起来。”接着老师问学生:“这两个jiǎn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前一个要挑选一下,后一个不需挑选。”师说:“对,‘拣字含有挑选的意思,而‘捡没这种含义。请大家分别用这两个jiǎn说个句子。”学生通过动作还原理解了意思,就能很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了。

3、虚拟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包公审驴》后,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学生会很乐意地去过一回编、导、演的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角色的语言、动作以及思想情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

4、学以致用,服务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的途径。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上,开展“我爱我家”、“美丽的校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又如开设说话栏目“请你帮帮我”、“生活小妙招”等,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让课堂走向生活,实现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实践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立足校园,联系生活学习语文

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在学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低年级的重点是识字,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现成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校园里的校名、校训、小学守则和文化设施……班级里的班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识字的素材,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周末和节假日, 可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留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社会实践中去体悟语文。如种植、饲养、社会调查、广告宣传、义务劳动、家庭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及时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3、回归家庭,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家庭是儿童学生语文的第一场所。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生活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课堂。我们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语文知识。例如:让孩子练习用普通话与父母交流;利用饭前或者饭后等休息时间与孩子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培训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锻炼孩子清晰的表达观点的能力;向孩子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回想自己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并介绍给孩子;在看电视或者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重要词语,故意向孩子請教发音和用法,鼓励孩子查找工具书。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目标,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长江生活化课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长江之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