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设计,重视平等对话
2015-05-30纪雯静
纪雯静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课标与教学内容,而且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依照认知规律进行对话,并且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主导性”以及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从而体验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优化课堂设计,突显师生平等对话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建立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以平等的关系与之对话,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升华,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为例,这是一篇介绍郑和伟大事迹,赞美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精神的文章,为尊重学生个体性感悟,突显师生平等性,我是这样设计对话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次远航的规模吗?你们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生1:可以找到!两百多艘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说明当时船很多!
生2:句子中“整齐”这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船不仅多而且很有气势。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我们再找找。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船队的雄伟与壮观?(师板书:雄伟壮观)
生3:“六十二艘”“ 宝船”这两个词语,让我能够感受到了船队“雄伟壮观”。
生4: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说明船很高大。
生5:船队种类很多,也很齐全,有“战船”“ 粮船”“水船”。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对,当时参与的人多,船多,而且船只雄伟,设备先进。可见,中华民族的造船技术,当时就处于世界前列,作为中国人是多么地自豪呀!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只是一名“引领者”,通过询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郑和远洋时宏伟的场景,激发一种民族自豪感,留在学生心中。此时的师生对话,没有任何教师强加的意愿,以倾听与引导,达成师生心灵的交流。
2.优化课堂设计,激活生生精妙对话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然后,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统一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的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化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活生生对话,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多样化的解答,进行发散思绪的训练。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为例,文章一开头,就以“月光”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夏夜图,然后引用了两首“月亮”的儿歌。这段文字语言优美,如诗如歌,抒情意味极浓。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段话中包含的作者浓浓的亲情,教师采取学习小组的模式,提问:用怎么样的方式,怎么样的情绪朗读这段文字?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兴致很高,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1:这段文字,我认为要读轻快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儿童的欢乐的情绪。
生2:我感觉这段要读慢一点!因为,儿童的欢乐是通过句中 “挤”“涌”等动词表现出来的,如果读快了,就体现不出动词的表现效果了。
师2:呀!同学们,这怎么办呢?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吧!我们请两位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读一遍,请同学们裁判一下!
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并没有立即给予评判,而是巧妙地将问题的处理交给学生,再次给不同理解的学生予以表现的舞台。最终,学生认为朗读的效果都挺好。
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需搭建对话的平台,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中进行思考,在理解冲突中生疑、解疑,最终达到理解文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语文课堂的效果。
3.优化课堂设计,促使生本深入对话
文本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生本对话是极为重要的。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生硬地割裂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因此,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走进文本,体验文字的力量。以苏教版五年级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例,教师采取四人小组讨论模式,通过红军过草地图画导入后,提问:我们进行课文阅读,了解一下,文中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接下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则巡视指导,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搭建生本之间的交流桥梁,隐身学生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自主感知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心灵的碰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优化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师生平等对话,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学得有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渡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