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研究
2015-05-30厉婧
厉婧
摘 要:职业心理素质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是适应社会发展、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根本保障。当前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已经到来,它预示着大学生将会面临着更多的职业生涯挑战,对于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了更高要求。该文结合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实际,具体分析了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以有效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无边界职业生涯 大学生 职业心理素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43-01
1 无边界职业生涯概述
无边界职业是指在职业生涯中,由自愿或非自愿的原因引起工作单位、雇佣关系、工作时间和地点、工作方式和内容等经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和过程,它往往造成信息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积累。而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是由研究人员Arthur提出,它是指突破了单个就业环境范围的众多就业机会的总和,它强调主体就业能力的逐步增强,反映了员工在各种类型组织当中保持连续就业的一种状态。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一辈子一份工作的思维理念已经过时,社会要求员工能够在不同的组织、职能、专业、岗位之间流动,此时对于劳动者来说,拥有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应对职业变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知识面较为狭窄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开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大学生在研究分析某一问题时,只是局限在具体学科之内,而企业要求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问题带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大学生只是知道自己本专业内部的知识,而对于相关学科知识则了解不多,这就造成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2.2 创新能力不足
大学中的各类学习与考试主要是复述与模仿,是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与结论进行复述,从而来解决已经解决的问题。而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各个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是不同的,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千篇一律,要能够创造性的解决一些还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大学生还存在着不足。
2.3 应变能力较差
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纯理论性质,与企业实际经营结合的比较少,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行为模式呈现出规范与格式化的特点。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较为复杂,变化发展较快,要求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打破常规,寻求创新发展,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简化处理,工作人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科学应对。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接触到的工作内容还不是很多,工作经验不足,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常常难以适应,工作压力较大。
2.4 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与企业的老员工相比,在人际交往上,除了工作上交往外,刚刚入职的大学生在非工作关系上的交往不是很多,同事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彼此缺乏了解。有的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通过组建俱乐部、集体活动等方式,创造机会来推动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但是由于消息渠道较为闭塞、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他们对于工作之外人或者事情的关注度不高,对于同事的知觉比较少,不想主动了解周围的人或者事情,与同事缺乏情感沟通,个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3 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下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对策分析
3.1 学校教育应该树立“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
学校应该根据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课程的实用性,来针对性地建设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以确立“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在教学中设置职业生涯课程,推行创新教育,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较差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指导,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将创新观念融入到课堂当中,不断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与实战技能,以适应已经来到的“无边际职业生涯时代”和未来市场营销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
3.2 优化教学方式
口头讲授法是当前大学课堂教育的基本方式,它能够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大量的学科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较为被动,思维受到限制,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动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模拟实验法、社会调查、实习等方式来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厂商、生产者、消费者等不同角色,给教学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生活化的理解平台,在演练中学习,在演练中提高实践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大胆的思考,给予学生更多表明自己观点与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作上的协作意识。
3.3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工作应变能力
毕业设计与实习是学生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它为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及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应该予以重视。具体地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有走出学校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实习单位提供一些服务,从而激发实习单位的参与积极性,例如通过人员培训、提供进修机会、技术转让等方式实行技术支持等,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实习教学的指导,通过实际操作、提问、团体讨论、解答等环境来提高学生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细节、技术方面的了解,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来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整个校外实习效率。
3.4 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文化活动
大学校园的社团文化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实践交际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从而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大学社团一般是全校性质的,它突破了专业、班级、院系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通过这种跨组织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参加社团文化活动,来感化与引导有心理障碍、内向、性格孤僻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归属感,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帮助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当中,给予社团活动指导性或者顾问性的建议,促进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提升学校社团活动影响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窦春玲.大学生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J].江苏高教,2008(6):104-105.
[2] 吕杰,徐延庆.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演进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9):37-44
[3] 汪如锋.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实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