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新尝试之我见

2015-05-30陈文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两题顺口溜儿歌

陈文芳

【摘要】数学教学多年,发现有些教学问题和细节的地方,尽管你多次強调,反复评讲,举一反三,到最后还是有些学生出错。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那为什么他们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和唐诗三百首又记得那么清楚呢?我想:其中肯定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儿歌有趣,诗歌押韵、简短,有节奏容易记。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语言比较枯燥无味,恰好缺少了这种语言的感染力。于是,我便动起脑筋来,把数学中学生常会犯的错误和他们觉得没趣的东西变得有趣起来。我是把教学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和细节的问题编成一首一首有趣的顺口溜和儿歌来吸引学生,强化他们的记忆,这样既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数学教学上的新尝试和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2-01

从不怎么愿意担任低年级教学,到现在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它,放不开它。多年的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使我增添了许多许多的童真,许多许多的乐趣和无穷无尽智慧。其间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使我在教学中独创出不少的教学法宝。这次,我在教学上新尝试是巧用儿歌与顺口溜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新尝试是我在教研领域中的新突破。

低年级的学生学东西快,可忘得也快,如果不感兴趣的话,忘得就更快。因此,在教学中有些问题,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有些学生还是忘记了,还是出错了。于是,我就琢磨了一阵:为什么“床前明月光……”这类的诗歌和儿歌他们记得那么牢,那么清楚?因为儿歌有趣,诗歌押韵、短小,有节奏感,读起来就像唱歌,学生感兴趣。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恰是缺少了这种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故此我开始了在教学上的新尝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容易忘记的细节,我就给他们编成了一首首有趣的儿歌或顺口溜来强化他们的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二年级学生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时候,由于“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求倍数的问题是不需写单位的,但学生因为做应用题习惯了写单位,有部分学生不管老师说过多少次,他(她)都硬要把“倍”写作单位。因此,我上这一节课时,讲清“倍”为什么不需写作单位后,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倍、倍、倍,不要写单位!”学生上课讲了,下课也讲,回家还讲,常常挂在嘴边。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当成是游戏歌,有些还作为“猜拳”的口令。结果,在我的学生作业和考试当中,没有发现过一个学生在做求倍数的应用题时把“倍”字写作单位。这让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体会到一句八个字的顺口溜胜过千言万语。

又如,在一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学生对于求“一共多少”表示求总数,用加法,求“还剩多少”表示求剩下的部分数,用减法,分得很清楚,但一遇到求“现在多少”,就有学生举棋不定,常常犯错。其实教材的联系中也出现过这样的对比题,我在做练习时也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要注意题目的异同,为什么两题都是求“现在多少”而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但是收上来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把方法搞错。我想:学生平时做惯“一共多少”和“还剩多少”的题目觉得很简单,不用动脑筋,没有养成看条件想问题的习惯。于是我出了两道对比题:“1、小花有10支铅笔,又买来5支,现在还有多少支?”“2、小花有10支铅笔,用去了5支,现在还有多少支?”除了让学生读题,对比分析,找出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写出不同的列式方法以外,还编出顺口溜,提醒他们要学会分析条件,解决问题。我指着对比题,唱起了顺口溜:“看到‘现在想到‘加,又想到‘减,是‘加还是‘减,还要看条件!”一年级的小朋友个个蛮有兴趣地跟着唱。以后,凡是做到求“现在多少”这种题,学生一想起这几句顺口溜便自觉地分析条件,看问题中的“现在”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而采取相应的方法。

再如,一年级的数字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清十以内的数,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又教给了学生一首数字儿歌:“1像小棒,一长条;2像小鸭,水中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去称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镰刀,割麦子;8像葫芦,有个腰;9像气球,挂空中;0像鸡蛋,做蛋糕!”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顺口溜和儿歌,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我在数学教学上的新尝试和新突破。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使用技巧,要注意恰当运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两题顺口溜儿歌
巧用顺口溜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声母顺口溜
顺口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七巧数独
先替换再解方程
睡觉儿歌
我用“顺口溜”讲变化
儿歌绝唱
算“对的”想“错的”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