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5-05-30白芳
白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17-02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文就此发表一点作者的拙见。
1.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要学生有创新,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新时代的教师应坚持以合乎时代趋向的新观念、新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充分阅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创造性地、高效地驾驭教材,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为再创造的主体活动,在多想、多说、多做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个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明,如何使添加辅助线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然结果便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辅助线的探求、发现、操作的过程,从中揭示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是:由复习小学折纸的实验,得到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而引入课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1,以前你是否见过一个类似于这个结论的熟悉的问题,即关于几个角的和为180°或为360°的证明?
问题2:怎样证明它们呢?
学生探讨后,通过添加辅助性利用平行线不难得出答案。
教师不忘帮助学生归纳:两道题都是借助于平行线,通过等角代换,把几个角移到一起,证明它们可拼成一个平角或周角。两道题证明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问题3:回到要证明的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移到某一处,证明它们可拼合成一平角呢?
学生动手实验并证明: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移到某一处,尝试怎样移才能保证等角代换。由此引出各种辅助线的方法,进而完成证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问题4:除了上述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
2.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2.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4 利用数学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创新还来自于健全的人格特征
3.1 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李时珍尝百草而著出世界药典《本草纲目》。居里夫人经过四年的实验,才提炼了镭。前人的伟绩说明,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实践可以获得创新能力。现在,我们在中小学科技课中看到,学生对参加科技创作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背公式。有些学生在野外活动或校内文体活动中,显示了很强的组织创造力。在我们的数学课程学习中,一定要加强第二课堂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性格决定命运: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要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要防止成功后的骄傲。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是个性格十分坚强的人,从一个杂工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成功也往往依赖于人的性格。积极、坚强的性格是产生人的创新能力的保证。所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完善学生的人格,以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成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