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吉手风琴教育
2015-05-30赵娜
【摘要】曾经延吉手风琴教育发展是多么的繁荣,而现在手风琴教育发展却陷入了窘境,我认为要想改变延吉手风琴的教育发展现状,就必须要均衡手风琴学科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创新教学模式,还要加强管理,恢复手风琴的考级。
【关键词】延吉;手风琴;教育
虽然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文化的繁荣兴起,这些都会对手风琴的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比起近几年钢琴、古筝等乐器的大繁荣,我们就会发现延吉手风琴的教育发展之所以滑坡速度这么快,其实是有很多盲目的因素造成的。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乐器的兴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琴、古筝等新兴乐器纷纷走进人们的世界里,人们对手风琴的喜爱程度开始逐渐降低,我认为这是造成延吉手风琴教育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
二、延吉手风琴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手风琴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音乐学的培养目标来看,手风琴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只是培养学生们的演奏能力,更多的还需要提高学生们的理论水平。而现在的手风琴课程存在着对理论知识认识不足等弊端,手风琴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演奏,因此学生们在演奏作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情感把握上有所欠缺。
(二)手风琴教学缺乏即兴伴奏的内容,教材编写上还应更具师范性
目前音乐院校手风琴教学内容基本采用本校手风琴专业老师所编写的教材,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也是如此。大都是以练习曲、乐曲为主,片面重视手风琴独奏,缺少手风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为了能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多样性,我认为在编配曲目的时候,最好有一些即兴伴奏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音乐教育师范性的特点。
(三)手风琴考级的消失
从延吉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各种门类的培训学院、培训班成功地开办,使得学生们选择乐器面一下子加宽了,所以学手风琴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减退了。再加上考级的消失,更是使得延吉手风琴的教育发展今时不同往日了,要想让手风琴逐渐恢复往日的功用和地位,恢复考级工作刻不容缓。[1]
三、针对延吉手风琴教育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一)重视手风琴的教育发展,努力提高手风琴的教学质量
我们应当把手风琴这个学科发扬光大。不光在专业院校重视起来,在社会上也要让人们重拾对手风琴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普及教育。
为了能使人们更加喜欢手风琴,我认为可以推广手风琴比赛、演奏会,这不仅可以增强手风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而且也能激发人们对手风琴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延吉手风琴教育的发展。[2]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设即兴伴奏、重奏、室内乐课程
手风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无论在课堂教学及音乐活动中,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纵观延吉中小学乐器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电子琴。我认为教学上要是单单只是电子琴,就会显得有些单一,但是如果二者乐器相互结合起来的话,相信一定会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随着手风琴演奏形式的不断更新,室内乐、重奏、合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开始逐渐兴起。我们都知道在室内乐方面手风琴可以与相同乐器和其他乐器进行合作,应用也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合作,还能与长笛、古筝、二胡合作。在重奏室内乐方面我们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也是屡获大奖,比如,崔玉花教授在中国手风琴新创作作品比赛《朝鲜民族室内乐“弄”》荣获一等奖;权美兰老师在中国音乐家学会《朝鲜民族室内樂“新阿里郎”》中荣获“创作一等奖”。虽然在手风琴比赛中我们有所成就,但是这项课程并没有达到教学上的真正普及,所以在手风琴教学上还应该开设此类课程,才能使手风琴教育发展更加多元化。
(三)加强管理,恢复延吉手风琴的考级制度
手风琴考级的举办不仅仅是对孩子们学习的检测,也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回想以前延吉手风琴教育发展是多么繁荣,无论是少年宫还是艺术团体、培训中心都有学生学习手风琴,而现在学琴人数却逐渐减少。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的让人民大众增强对手风琴的喜爱程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笔者认为手风琴考级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通过考级不仅会使学生们在反复弹奏练习中得到系统、全面的技术训练,还能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结语
通过笔者对延吉手风琴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1.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乐器的繁荣兴起,使手风琴的发展市场有所限制。2.社会上缺少从事手风琴教育工作的职业者,手风琴课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普及。3.手风琴考级的消失,使得学习手风琴的人数逐年减少,不利于手风琴的教育发展。所以均衡手风琴学科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延吉手风琴的考级,才能更好地培养手风琴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刚,《对业余手风琴教学与考级的思考》,小演奏家第一期,2011年,第三十六页.
[2]刘红洲,《关于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陕西教育高教版第四期,2009年,第四十一页.
作者简介:赵娜(1992—),女,吉林省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科2015级比较音乐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