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2015-05-30彭黄任丹
彭黄 任丹
【摘要】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以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作品的特色分析为基础,把娴熟的歌唱技巧、深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挚的情感表达等融入到歌曲中,用“心”歌唱,以“情”带声,把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做到声情并茂。
【关键词】歌唱;艺术表现力
一、作品特色分析
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从汉姆波尔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歌唱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可是情感的表达更重要,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情感表达的基础,作为歌唱者要认真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者的写作意图,歌曲的风格特点等。
(一)了解创作背景
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此曲旋律优美,情感起伏鲜明,有浓烈的戏剧化情节,它是一部典型的以描写故事情节为主的声乐作品,近年来活跃在声乐舞台上,倍受歌唱者的青睐。作为歌唱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为了能更好地演唱作品,更容易把握歌曲,之后才能更深入地表现作品。
(二)体会风格特征
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时,要注意语言的清晰,情感的真实,旋律的起伏变化。随着歌曲情感的发展,在语言方面还需要特别强调真实、细腻、感人,如歌曲开始的“啊哥哥,我的好哥哥”,要注意掌握好每个段落的情绪对比,节奏速度的变化,做到层次分明。
由于歌曲的旋律既委婉细腻,又真实动人,表现木兰心中的女儿情节和这种真爱的延续。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在旋律上不时还采用变音。所以,歌唱者在演唱时,要把歌词和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遵照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使用一定的润腔技巧来表现此曲的风格特征,表达旋律的流畅、优美。此歌曲也是中西音乐结合,用中西结合的特点去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此曲堪称近年歌剧选段经典作品之一。
(三)领略情感意境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花木兰的咏叹调,在歌曲中旋律的起伏变化,情感的层层推进,直接表达了木兰内心的情感变化与情感寄托。歌唱者在了解作品真正的情感意境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演绎作品,而对作品情感的深入分析是为歌唱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力作铺垫。
二、歌唱技巧的分析
歌唱技巧是一个成功的歌唱者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和奠基石。再好的歌唱作品,如果没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去表达,歌曲也很难具有艺术表现力,也不会打动听者,就像我们过河没有船只一样。
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器官发出声音,它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构成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的发声技巧非常重要,科学的发声会使歌唱事半功倍。
(一)气息与共鸣的巧妙运用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整个乐曲情绪起伏较大,要求强弱、快慢、收放对比明显,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气息流畅、声音统一。歌曲开始是以木兰对情哥哥的呼唤开始,要求速度稍慢,唱出那种渴望爱情与思念的情绪,而这种爱寄予了绿野仙花、流水、草原清风、彩蝶等等,含蓄和亲切地表达了木兰心中的真实的情感。在演唱中特别注意中声区声音与高位置的控制和高音区深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作用,避免用气时使用过多或过强的气息,应充分打开喉咙,让声音流畅自如,从而产生良好的共鸣。此曲演唱速度不宜太快,在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保持曲子的连贯性。
歌曲中部整体流动性加强,要求气息流动速度加快,尤其在“你听啊,你听……”,“我最亲的人……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在注意气息的同时,也要保持声音的流动性和连贯性。声音和气息流动的基本条件就是身体能够放松,身体放松了,气息和声音才可以运用得更好。在这一部分演唱中,注意低音不能虚和旋律的起伏变化。
最后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让这绿野仙花为媒,让这蓝天流水作证……采用了连续的高音来进行抒情,唱这一段的时候,两腰要用劲,把气吸到“丹田”的位置,还要加强腹肌的力量,声音位置要高,把腔体打开,保持半打哈欠的状态,把声音集中在头腔,把情绪推到歌曲最高潮。
(二)准确把握咬字吐字
准确地把握咬字吐字,就是要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好字尾。字头要咬得紧而不死,要咬得敏捷,字腹要圆润,要丰满,字尾要归韵。如歌曲中的 “声、淙、中、终、生”等字发音时注意收声归韵。任何歌曲都讲究“字正腔圆”,字正,腔才会圆,在学习歌曲时,习惯性地多朗读几遍歌词,朗读有助于更好地歌唱。歌唱者就是要在对歌曲理解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较完整地表现出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音乐形象,清晰的咬字、吐字对于表现歌曲十分重要的。
三、歌唱的艺术修养
(一)全面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歌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学习歌唱,不仅要扩展音乐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歌唱者文化知识的深浅,直接影响着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歌唱者在进行歌唱时的首要任务是识别乐谱,把乐谱识别精准,从细微入手,不忽略任何一个小地方,注意歌曲的节奏、音符时值的长短、速度等等。把乐谱识别精准这只是掌握了音乐知识,而要把歌曲演绎得尽善尽美,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歌唱要引起人们的共鸣,就要求歌者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表达作品的时候,才能将自己的感情与作品要求的情感结合起来,更好地投入作品,才能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更深层次的把握。发声技巧对于歌唱固然重要,而情感表达才是歌曲的魂,如果想使歌唱有更大的提高,那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所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深厚的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表现。歌唱如想动人,就必须投其情,投其情就必须积淀文化底蕴和提高文化修养。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歌唱和心理素质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良好的心理对歌唱起积极的作用,反之,会严重影响歌唱效果产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一是娴熟的歌唱技巧;二是对歌曲的充分准备;三是丰富的舞台经验。
1.娴熟的歌唱技巧
歌唱技巧是歌唱的基础,有了发声技巧作基础,才能表达歌曲的内在情感,在学习发声技巧时,一定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从基础做起。
2.对歌曲的充分准备
對歌曲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歌唱的好坏,如果对歌曲把握较好,在演唱的过程中,就不会顾虑太多,如果对歌曲准备欠缺,对歌曲没有把握,在演唱时就会有心理负担,会影响演唱的正常发挥。
3.丰富的舞台经验
丰富的舞台经验对于歌唱者极其重要,有助于歌唱者对整首歌曲的完整演绎,歌唱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舞台实践可以说是演唱的另一种表现,而这种恰当的表现可以使歌唱锦上添花,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奠定基础。舞台实践多了,舞台经验便丰富,心理素质也会随之变好,就不会对舞台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舞台上能挥洒自如、张弛有度。
歌唱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活动,有表现力的歌唱会使听者动人心弦,反之,是乏味的,没有感情的,它会使听者索然无味。以“情”感人,以“声”传情,一直都是歌唱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歌唱作为一门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舞台艺术,它需要与听者沟通交流,以真诚的演唱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来加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引起听者共鸣,真正诠释歌曲。
参考文献
[1]唐婷.浅谈歌唱中情感的处理及运用[J].大众文艺,2008(6).
[2]杨甦.声乐教学之声音设计[J].音乐生活,2014(6).
[3]陆建国.论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0(1).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
[5]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4.
[6]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