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作品声部层次分析及演奏
2015-05-30朱健
朱健
【摘要】对钢琴演奏而言,声部层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演奏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声部层次。肖邦在钢琴历史发展中的位置是其他艺术家无法取代的。钢琴音乐在节奏、音响、织体以及思想内涵、气质等方面的表现力都是肖邦拓展而来。与此同时,肖邦很多钢琴作品中较为复杂、深刻的创作思路也体现在横纵交错的声部线条中。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声部线条属于主调音乐的同时也体现出肖邦复调式思维。本文就肖邦钢琴作品声部层与演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肖邦;钢琴作品;声部层次
作为钢琴演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声部层次对钢琴演奏的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钢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声部独奏乐器。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几个声部来模拟整个乐队的效果。曾经有人就说过,钢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同时也是一百件乐器。从这句话就可以了解到,在钢琴演奏对音色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多声部层次的要求。因此,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将一部作品展示给听众,就需要在音乐中对该部作品进行合理构架,促使其各个声部织体在整体上体现出结构关系。钢琴演奏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声部层次的体现,就很难保障演奏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立体性以及生动多彩的特点。
一、肖邦音乐织体形态
音乐作品中不同声部之间的纵横关系就是织体。织体有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而如果要研究肖邦作品声部的问题,就需要从作品的整体织体形态着手。肖邦的钢琴作品,在整体上即便呈现出来的是主调音乐,但是从作品的本身中,特别是在肖邦的晚期阶段,就很容易发现在钢琴乐曲中复调音乐思维高频率的出现于其中[1]。但是这里表现出来的复调并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复调。在创作的过程中,肖邦通过模仿、复对位、声部对比以及倒影等不同技法而创作出一种具有复调性但是又不具有典型性的主调存在于音乐的段落中或者是和声性材料相互融合形成声调、和声混合织体。从这样的形态中就可以了解到,肖邦音乐作品的织体形态其实更多的是以主调音乐表现,并将复调音乐包容于其中。在肖邦的作品中,运用了主调与复调两种技法,进而形成纵横家错的声部线条。这样,在肖邦作品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呈现出夹杂着大量短小、高频的复调材料的音乐。肖邦作品的这种织体形态充分说明,分析和演奏肖邦作品的时候,应当从中感受到创作思维的平衡性、复杂性以及多维性,并将作品中包含的声部线条走向以及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到,并思考乐谱中隐藏的声部。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重视对肖邦作品复杂声部现象的表达,有助于提升表演作品整体的立体性与平衡感,继而可以更好的阐释肖邦作品的创作意图与艺术特点。
二、声部层次在钢琴演奏中的體现
针对乐曲中不同声部层次,创作者会将不同的形象与涵义赋予于其中。但是演奏者为将这种特点真点出来,就需要在思想上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区分,并借助钢琴不同的触键来表达预期的音响效果。
(一)触键与音量
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想弹奏的作品体现出声音层次分明,就需要通过力度来区分不同的声部,并主要凸显主声部,其次凸显从属的声部。钢琴演奏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就会通过手臂、肩部与手的肌肉将重力传向指尖。触键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即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全臂触键以及臂重触键。指力触键是通过手指动作,放松其他的部位,专注于最轻层次的声音,手力触键指手语手指从腕部用力来按键,手腕载下键的一刻会自然的拱起倾向。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该种触键方式产生的音量会明显大于指力触键。臂重触键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轻松落下手臂,促使要弹的音或者弦在这样的动作下被推出。全臂触键则是在手臂与手共同作用下按键,下键后各部分肌肉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演奏中这种触键方式多应用在力度要求比较大的句子中。从这样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演奏曲目的过程中,身体重量需要参与到走演奏的过程中,并且身体重量的参与程度还会影响演奏的力度。但是演奏中的声音则是完全依赖于手指产生,同时还会依赖于手掌或者手掌连同小臂共同支撑来产生声音,也或者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臂力的支持。通过演奏者的实践就会了解到,参与的关节越大,声音就会越饱满。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声部的音量来选取合适的触键方式。
(二)触键与音色
关于演奏的形式与规模,以及其中会使用到的乐器通常需要根据演奏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曾经就有人提出将钢琴变成一个交响乐团。在这个交响乐团中,需要使用到很多种乐器。在实际中,尝试不同种类的配器于钢琴演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钢琴演奏中,通过加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配器,就会促使演奏变得更加丰富、更具变化性。这样声音的力度不仅仅会体现在力度上,还会在音色上有所表现。温暖的、刺激的、朦胧的、饱满的等各种不同的音色,会对应着不同的肢体动作与触键。与此同时,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指法、手的位置以及触键高度与速度等不同因素都会影响音色。而要在钢琴演奏中将其体现出来,就需要演奏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如果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对音色的培养,就可以促使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弹出的声音更具目的性。对于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来说,唯有在演奏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弹奏的时候想要弹出什么音色,身体动作才会做出与之相应的反应,手指动作就会对应相应的触键来达到这个音色,而不是通过思考运用何种演奏技巧来完成这一音色。如果演奏者对音色这一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对音色有着强烈的控制能力。这样即便演奏的时候需要展现出很多种声音,也能表现出不同声部的性格差异。
三、肖邦钢琴作品声部层次演奏分析
在前文中就已经有论述,肖邦钢琴作品织体夹杂着复调成分。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想体现织体这一音乐元素就需要在各声部与之相应关系进行把握。就肖邦钢琴作品声部层次来说主要有和声型、复调型以及复调、和声混合型。
(一)和声型
在肖邦和声型声部层次结构中,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有和弦支持的旋律或者是经过句。但是将这种形式体现在演奏上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低音进行、主旋律以及和弦伴奏[2]。通常情况下,在这三层次之外还可以另外加一个与旋律相关的第四层次。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就有相关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就包含了演奏中需要充分体现的四个层次。在这首音乐的引子部分中,创作者标出的力度为P,并且直到主题部分都没有标出新的力度标记,同时leggiero在演奏的时候要演奏者将这种轻巧的音乐形象充分的体现出来。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其实就可以认为是在主题段体现出来的力度都应当是P,在整体力度级并不含音乐中细节波动。通过这样的说明,就可以了解到只要在高声部旋律与低音上使用mf,在伴奏型中使用PP就可以促使整个演奏效果体现出轻巧。针对高声部,其实演奏者可以通过全臂来控制触键的连贯性以及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但是在此方面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主旋律都是通过右手的若指4、5来进行演奏的。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加强对4、5指的支撑并区别于声部。而针对另外的一个声部,则需要通过臂落键来体现出浓厚和声背景,演奏中需要流动的伴奏声部与伴奏和弦声部通过使用手力触键就能够将轻巧的音乐色彩体现出来。
(二)复调型
就单独肖邦的音乐作品来说,复调其实体现两种形式,即复调成分自身结构独立于段落中,另外一种就是与和声性材料相互结合体现出来。而笔者即将讨论的则是纯粹使用对位思维、不添加和声材料写成的复调结构,分为模仿复调与对比复调。
模仿复调。以《第一奏鸣曲》为例。在前面的4小节为高声部与低声部采用以小节为单位进行模仿。但是从第5小节开始进行融合与对位主题材料节奏相同的主调音乐来达到音乐句的高点。在演奏前面4个小节的时候,如果每个主题在每小节都有,就需要与其他的声部区别开,同时还应当注意每个小节的力度逐渐趋于弱化。从这就可以了解到,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在每小节模仿句的第一拍就凸显出来。又如以《f小调叙事曲》为例。钢琴曲目中的左手低声部对右手高声部的模仿都是通过半小节为距离结合应。因而在模仿乐句第一句的时候就应当表达清楚。即便在相同的力度下,但是两个声部在演奏的时候都需要如小提琴或者是大提琴二重奏一样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将各自的走向起伏清楚的表现出来,并且在表现上独立又相互协调。
对比复调。对肖邦钢琴作品有充分地了解后就会知道复调型音乐结构也比较常出现[3]。如《唤醒波洛涅兹》,演奏的时候即便在相同的力度下,四个声部都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左手次中音声部的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在演奏的时候都应当表现出连贯、流畅、平稳等特点。在高声部需要通过5个音组为一个小组,并且每个小乐句都应当表现出乐句同时在衔接中声部的时候需要自然、流畅。演奏的时候中声部需要具有波罗乃兹舞曲典型的重复节奏,并且表现出高贵、庄重的气质,因此演奏者弹奏的时候需要精致和饱满。
(三)复调、和声混合型
肖邦复调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其实就体现在音乐规模中,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和声性材料与复调性材料相互结合,并呈现为一个整体。如《b小调奏鸣曲》,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左手分解琶音将整个和声背景烘托出来。在此基础上,右手弹奏的时候就需要为三个不同的声部进行模仿,八分复点音符是模仿的句头,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注意模仿的时候清晰阐述。独立乐句集中在每小节的左手部位,随后需要由右手模仿以此来形成一个大乐句。演奏者在小模仿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整个乐句都需要一气呵成。肖邦的主调音乐段落中到处可以看见复合旋律。演奏者演奏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同的声部都需要做为背景支撑和声的进行,而右手在弹奏的时候需要将两个复合式的旋律表现出来。旋律相同,弹奏的时候就需要使用相同的力度。
四、挖掘音乐中隐含声部
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些音在作品的作用具有巩固性、引导和声走向或者是增强节奏感,但是这些创作者并没有给出任何具有提示性的标记。演奏者如果演奏的时候找到这些音,并将其中隐含的声部挖掘出来,并在演奏的时候加以体现,这样就能够增强声部的立体感,同时还能够将演奏者二次创作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4]。
和聲音隐含。演奏者在演奏肖邦主调音乐织体的时候,有的情况下旋律声部或者伴奏声部会有些强调和声色彩的音。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将这些音连接成一个声部这样就形成主调音乐中的隐含声部。以《降b小调夜曲》为例,其实该片段主调织体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就分为两个声部层次,即右手旋律声部与左手分解和弦伴奏声部。但是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左手伴奏声部还可分为两个层次。左手伴奏声部会体现出分解和弦的方式,不同的分解和弦其实反映出不同的和声功能。如第一小节的第一分解和弦,这个旋律强调的和声功能是主,但是在拍位上分别为主和弦根音、三音与无音,有的情况下在演奏的时候这三个音会形成新的声部并强调主和弦的色彩。
复调性隐含。在某些情况下,肖邦音乐中的一个中声部,可进一步划分出具有模仿意味的前后呼应的音型或者是短句。这种类型的音或者是短句其实就是具有复调性质的隐含声部。而这隐含的声部,其实就是将同一声部中作者创作的时候没有标出的复调来增强演奏的层次感[5]。如《b小调奏鸣曲》中就包含了复调性隐含声部。因而右手声部可以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一个但一声部扩展成不同的层次,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丰富音响效果。
五、结语
众所周知,肖邦的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高贵气质与极致的美感。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并不容易把握其作品风格。因此在演奏的时候非常容易对作品产生其他的解释,或者是整个作品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同时还有的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很容易忽视作品中含有的重要旋律。对此,演奏者需要分析肖邦作品的声部组成,并掌握好其中的结构,并逐步体现在演奏中,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苏.奏鸣曲式在肖邦钢琴独奏作品中的独特处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4(4):200-201.
[2]苗俊.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阶段[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22(26):5221-5222.
[3]李雪梅.钢琴音乐中的“隐性”重音迁移与演奏处理[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26(4):252-254.
[4]周倩.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120》中的多维音乐结构[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23(3):3622-3623.
[5]汪琴.20世纪钢琴作品中的敲击性音色初探[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11(S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