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015-05-30莫志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创设特征语文

莫志坤

【摘要】教学意境是教育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教学意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教学意境的特征、教学意境创设的方法两个方面去论述语文教学意境创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语文 教学意境 特征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82-02

教学意境是教育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所表露出来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情与理、形与神深刻地概括了教学艺术创造的内容。

教学意境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抒情性。清代学者方东树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也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写道:“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综上所说,抒情是意境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学意境概莫能处。

(二)情景性。教学意境也必须借景言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教学离开情景性则难以形成意境。例如,有位教师讲授《孔雀东南飞》时,由于他本人深受父母包办婚姻之苦,在课堂教学时,真情流露,悲切切,泪涟涟,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学生甚至报之以嘲笑。该教师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与学生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即教师离开学生的“景”来抒情所致。反之,有景而无情,即使形似,也无意境可言。如还有教师教《孔乙已》身着破烂的长衫,一边走进课堂,一边说:“我就是孔乙已”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像这种生硬外加的毫无情感的“景”绝无意境可言。教学意境中的“景”需在情中,情中含景,情又需在景中,才可以景传神。

(三)虚灵性。周止庵认为:“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也是意境形成的关键。教学意境也与其他艺术意境一样讲究言外有意、情外有韵、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境外有境、以少总多、以实求虚的“虚灵”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虚灵性”是教学意境的特征之一。虚灵性与其他特征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使教学艺术有虚有实,有疏有密,有急有缓,有起有伏,多彩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四)审美性。审美性是教学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由于抒情性、情景性和虚灵性特征衍生出来。教学意境的情感不是一般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经过提纯和升华后的特殊情感——审美情感。教学意境自始至终都有审美情感渗透其中,推动了师生对创造教学美的情感追求;教学意境的情景性和虚灵性经师生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的激励和感染,达到审美融合,成为一种尽善尽美的艺术整体,所以说教学意境也有审美性特征。

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容易激起师生对美的不懈追求,诚如高尔基所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已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当代青少年学生也爱上优秀教师创造的那种引人入胜的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意境的课。教学意境的审美性,能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美感的熏陶感染,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实现精神的愉悦、道德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思想的升华,使学生终生难忘。教学意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创造那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至少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尝试:

(一)教师要认真进行感情积累。

在教学意境的创设过程中,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王国维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教学意境中的情,不是局限于一般的喜怒哀乐的人之常情,而是一种摆脱理性束缚的忘我的情感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心灵处于一种摆脱了理性控制的自由状态。教学意境创设过程中,为什么情感必须从理性走向下意识通道?或者说为什么要排除理性而回复到下意识?因为教学艺术意境是心境、物境和现象三者的交互作用,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是不可分割、不可解析的,而一旦引入理性,运用判断和推理,就意味着分解和割裂,它就不是一种过程和状态。但这种过程和状态,通过体验、感受却是可以把握的,而体验、感受在潜意识层中有多种心智机能的共同参与。教师惟有让心灵处于无所束缚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对教学意境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创设出那种引人入胜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教学意境。教师忘我之情来源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源于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来源于对学生纯洁、真诚的爱。

(二)教师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实践者,必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要创造那空灵的独具神韵的教学意境,就必须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到精神淡泊、闲和严静、超凡脱俗。教师惟有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去。综观那些善于创造教学意境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不注重塑造自己的高阔襟怀,吐纳山川精英,品察巨澜沧海,洞穿人情世故,统观经典史籍,努力驱逐卑污心绪,刻意摒弃世俗情结,认真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他们创造的教学意境往往达到了一种“思与境偕”“自然高妙”的化境,从这化境中学生可以感悟到教师那种淡泊、闲和、严静和超凡脱俗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令学生对教师肃然起敬。

(三)教师要刻意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

良好的教学心境是创设教学意境的基本的心理条件。“万物静中得”。教师惟有在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下进行教学,才能创设出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引人入胜艺术魅力的意境。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个复杂而又单一的整体。教师创设教学意境,就如同母体孕育胚胎、种子即将萌芽一样,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有机整体的心理结构出发。教师的这种心理流、心理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积累、酝酿而自然产生并逐渐完善的。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教育师全身心沉浸到这种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的时空出现的。诚如有的教师所说的,当一进入教室走上讲坛后,就仿佛进了另一个世界,眼里只有学生,心中只有教案,手中只教法,似乎从大脑到口舌,以致到手的粉笔尖,教有一股绵绵不绝之“气”,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手做、手段、语言、节奏、机智自然而然地融在一起,教学纵横捭阖、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是一股勃勃的生气,一股近于神妙的“灵气”。这股灵气就是教师心灵深处那股有本源、有支脉、有方向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有机交融、浑然一体、自然行进的的“心理流”。就是这股灵气,使教学意境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综观从多优秀教师创造的教学意境,便发现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教学心境下匠心独运的浑然天成的整体。

(四)教師要善于沟通并融合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审美经验。

教学意境是一种模糊教学艺术,在教学意境的创设过程中,意境从潜在阶段——规定形态向最后完成形转化的关键,在于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审美经验的沟通与融合。教师要有效地沟通和融合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审美经验,就必须善于创设高度凝练的物化形态的教学意境。惟有高度凝练的教学意境,才能在有限的表现范围内,以高度集中、简练、生动的形象,容纳深远的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境界,以吸引学生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领悟去品味,从而获得教学意境所特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2005-5)

猜你喜欢

创设特征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抓住特征巧观察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