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运营商带来的转型之路
2015-05-30郭麟
郭麟
【摘要】 本文以分析电信运营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互联网+”对于当前经济的意义为基础,为运营商如何利用“互联网+”完成转型提供对策。
【关键字】 运营商 互联网 对策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将一直以来的“网速慢”、“网费贵”推到台前。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遭到民众的“口诛笔伐”,加上政策上的多次敦促,让三大运营商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一、提速降费的困境
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手机流量可以用来通信,也不会有人料到,一部手机就可以网罗世间万象。OTT的出现与OTT企业的崛起,直接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微信、QQ、淘宝等等,让三大运营商不得不开始第一次业务调整:从语音业务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据三大电信运营商日前公布的5月份的运营数据可知,2015年5月份中国电信本地固话用户减少62万,中国联通本地电话用户数当月减少73.6万户。而与之相对的是,宽带用户数量都有所新增。2G用户减少,3G和4G用户大幅度提升,成为三大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状况。但是,降费提速直接影响就是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减少。7月6日,工信部表示,年底前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的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30%,再次督促提速降费。中国联通称:“再难也要干,还要干好!”,其中的各种困难与苦衷,都概括在一句话中。无支援,无支持,三大运营商上对上级部门的连道“政令”,下对广大民众的日益不满。而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的考核指标没有改变,短期投入过大影响利润,增量不增收,三大运营商的压力也绝对不小。因此,如何利用流量实现更高的收益,拓宽自己的市场,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头等大事。幸好,与提速降费同时到来的,还有眼下十分火爆的“互联网+”!
二、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流量,而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的相互结合。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从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
“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实业,没有实业的“互联网+”只是花架子,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淘宝是互联网+千千万万的电商,京东是互联网+数以万计的商品,小米是互联网+高性价比的手机,平台是互联网+全国各地的企业。一直以来,运营商一直扮演着流量提供和服务的角色,而“互联网+”的出现,让运营商多出了一个选择:运营商+“互联网+”实业!
1、个性定制。企业的个性化定制,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在“互联网+”中的个性需求,另一面,也可以让运营商“转嫁”投入和成本到企业身上。合约机是一种方式,理财也是一种方式,但是未来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越来越多,对于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商的服务,也不能单单停留在提供的层次之上。
2、合作双赢。“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行业的普遍难题,与快递不同,运营商所面临的,是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当前,互联网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差,宽带速率低,宽带费用高,宽带普及率十分低下。据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2013年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且农村手机用户大多为2G,3G和4G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加上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都较少,直接导致宽带的覆盖率低于国际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最难的仍然是基础设施和宣传。
宣传,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宣传,无外乎从手机渠道、墙面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进行宣传,但是效果并不好。而如今,因为网商的成功,让宣传又多了一种途径。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淘宝,但是大多数人还是知道网上可以买东西,而且相对实体店中要更加便宜。
宣传,不能像以往一样进行单一宣传,而是要拉上其他“小伙伴”。建设,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单纯地投入,也要拉上合作伙伴一起加入建設。无论是淘宝、政府还是其他互联网用户,在布局农村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互联网问题。而运营商与之合作,不仅能够增加用户数,提升互联网覆盖率,也能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到资金,企业更能获得推广渠道和广大用户群!“最后一公里”的困难,不仅仅是运营商的困难,也是“互联网+”的困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能为“互联网+”布局全国提供最得力的保障。
《指导意见》里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而三大运营商,不仅要做“互联网+”的推动者,更要成为“互联网+”的受益人。转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钢铁行业利率低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转型了很久,但问题还是问题,转型并非一句口号,或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落到实处,做到实处,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让运营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完成华丽转身!
参 考 文 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14(10):135-146
[2]和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