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

2015-05-30唐春碧朱文宣

大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动机

唐春碧 朱文宣

[摘 要]英语视听说课程成为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课程的必设课程。在这个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中,课堂的多维度特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考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以认知评价理论为指导,教师在视听说课程具有组织以及策划作用。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策划,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以达到强化学生在视听说课堂中的内在动机,充分担当起课堂主人的角色,改善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评价理论 视听说课程 动机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58-03

英语视听说课是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感受语言信息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达到“说得准确和流利”的一门课程。近年来,英语视听说课程因将视、听、说三者结合,突破了过去传统教学仅局限于听或者说的单个维度,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它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英语视听说课程成为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课程的必设课程。在这个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中,课堂的多维度特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考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源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参与某项活动,他们会以探索、锻炼和扩展自己的能力为目标,在活动中寻求新奇和挑战(Ryan & Deci,2000:70)。因此,如何强化学生在视听说课堂的内在动机,以此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是有效进行视听说课堂的保证。

一、视听说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针对本校独立学院英语视听说课程现状做了相关的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当前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英语视听说课程没有很好的将视、听、说三个维度有效的结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重“听”、“说”,忽略“视”,或者只有“视”、“听”,忽略“说”的现象非常广泛。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评价是,英语视听说课因设有电影或者视频观看,相对其他课程更有意思。但课堂的表现却是大部分学生喜欢“视”,不愿意“听”、“说”,以至于英语视听说课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娱乐课堂。其次,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学生对教材很难提起兴趣。再次,教法单一,多数教师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沿用听力教学中听音频、做习题的方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过短,学生课堂上分神、嗜睡的现象较为明显。

二、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也称为内在激励理论,代表了当代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是Deci&Ryan(1985,1991)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外部环境对人的满足来达到强化内在动机的目的。Deci&Ryan(1994:7)指出:使人们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有机会得到满足的社会环境因素将有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形成。因此,该理论强调社会外部环境应满足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即自主需求(autonomy)、能力需求(competence)和归属(relatedness)需求。自主需求强调个体的自我决策权及选择权,指的是个体需要感受到行为出自本人决定而非他人控制;能力需求强调个体对能力的感受,是指个体知道如何实现某一目标并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归属需求强调外部环境及关系,涉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即个体需要和他人建立一种安全、愉快的关系以产生归属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通过教师对外部环境的操控,即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以此达到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目的,那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视听说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此,认知评价理论对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应用具有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三、对有效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理论指导,教师在设计英语视听说课堂活动时要满足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归属的需求,才能全方位激发学生在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内在动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依靠真实、及时的多样化视听材料,激发学生自主需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市场上教材教辅资料的不断完善,现在的教材也都提倡利用真实的语境材料,然而很多教材设置都是根据不同的话题设置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强调真实性的同时忽略了材料的及时性对学生兴趣方面的激发作用。根据Ellis(2003)的观点,熟悉的主题能够引发更流利的交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文化、时事、经济、娱乐等各领域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因为“触屏时代”的到来能在第一时间感知、了解到这种信息变化,如果能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将这些信息纳入视听材料中,将大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自主需求”,也能增强学生的交流意愿。

在依靠材料来激发学生自主需求方面,有两点值得思考:其一,真实、及时的视听材料能激发学生的需求欲望。真实的话题材料能有效创建一种跟学生比较贴近的情景,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刺激学生的交流欲望。比如,现在的学生对娱乐新闻、明星比较感兴趣,如在英语视听说课程辅以一些明星访谈,明星们流利的英文表达则能发挥榜样的作用,大大激发学生在“视”、“听”、“说”方面的兴趣。其二,通过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来满足学生的不同自主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爱好与需求,单一的视听材料无法兼顾到不同个体的喜好,因此,丰富的视听材料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总之,真实、及时的视听材料构建了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有效的把英语视听说课堂变成一种自然的、充满生气的语言氛围,缓解了传统教学依托教材、练习的枯燥,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自主需求。

(二)合理设计课堂任务,适应学生能力需求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学”、“思”结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任务型教学法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和实施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自我激励、自我探索和自我评价,即学会高等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推行任务型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课堂任务既是达成英语教学总目标的合理途径,又是适应学生能力需求的基本保障。

语言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综合能力的锻炼。教师在推行课堂任务时,要依靠任务的实施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设,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以及终身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首先,任务设置遵循阶梯式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语言能力,难易搭配;其次,任务要具有可选择性,即学生自己选择、决定任务,由学生享有主动性,以便满足学生自主需求。再次,设置开放式、思辨型的学习任务。在多元信息交流中,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思辨能力(李霄翔、鲍敏,2009)。开放式的任务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能锻炼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感。最后,任务设置要“视”、“听”、“说”三者平衡,通过“视”、“听”激发学生“说”。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多维度特性使得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督促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三)依托小组自主合作,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求

随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广泛流行,颠覆了传统教学讲授式的授课方式。“课堂不是教师讲课的地方,而是师生思想共振、智慧碰撞、心灵会话、共同经历获得新的经验的地方”。(夏纪梅,2012)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课堂良好情绪的形成,通过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被认同的身份感达到满足学生的归属需求。教师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我中做,自我中发现。

其次,合理利用合作小组学习,倡导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小组合作形式化、组长化,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贡献,营造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共同协作的探索氛围。

最后,教师要科学、及时的反馈及评价学生表现以及小组成果,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应该在形式与内容上把握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评价形式上看,采用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个体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体的参与及取得的进步;而小组评价则侧重于以小组为单位的表现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要让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比较的意识,强调个体的进步及成员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此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归属感。

四、结语

英语视听说课程将“视”、“听”、“说”三者合为一体的多维度现状决定了教师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参与,是有效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没有操控好课堂,学生很容易在教学中处于游离状态,将“视”变为课程的一种娱乐,“听”、“说”进而被忽略。认知评价理论注重学生的内在激励,即内部动机的形成,强调满足个体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来达到内在动机的形成。在认知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动机的培养纳入课堂,通过教师对课堂的操控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以此增强学生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参与动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这为当前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机遇,同时也存在新的挑战。

[ 参 考 文 献 ]

[1] Deci, E. L. &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 Plenum,1985.

[2] Deci,E.L.& Ryan,R. M.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A].In.Dienstbier,R(ed.).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C].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

[3] Deci, E. L. & Ryan, R. M. Promoting self-determined education[J].Scandinav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38).

[4] 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5] Ryan, R. M. &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10.

[7]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OL]. http://edu. ifeng.com / news / detail-2010-07 / 30 / 185314-0.shtml.

[8] 田丽.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13(10).

[9] 李霄翔,鲍敏.大学英语教材中多维信息流建构研究——一个基于连接主义和体验哲学的视角[J].中国外语,2009(5):87.

[10] 夏纪梅.基于课堂的外语教师技能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大学生拖延行为:动机与时间取向
同一场域下中、法、日青少年参与运动动机的比较研究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