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历史上的官场生态

2015-05-30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刘墉贪腐官场

本刊编辑部

反腐成为2014年度热词,并在2015年继续受到社会关注。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哀伯规劝鲁桓公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贪腐误国,在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以至于近代学者王亚南断言,“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贪污史”。

齐相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他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看似简单,却涵盖了官场生态的方方面面。

我们梳理山东历史上的官场生态,晒一晒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贪官们的龌龊,同时呈现廉吏们的风采。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希望通过这个专题,能让我们读懂历史,看清未来。

(本专题10-19页)

珍珠泉往事与刘墉父子

济南珍珠泉大院,在很长时间里曾是山东最高的权力中心。巡抚大堂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告知人们许多历史的面貌,也折射出当年坐镇于此的“封疆大吏”们的人生百态。

乾隆朝山东巡抚国泰,其贪婪程度,世所罕见。文官荒淫,武人更甚,张宗昌督鲁,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同样一个巡抚大院,不同的人干出不同的事业。丁宝桢坐镇山东,兴洋务,办实业,惩治贪腐,为后世敬仰;韩复榘一面治贪,一面剿匪,其治贪力度,超过之前数任山东最高行政长官。

泉水淙淙,流逝在历史里。

自古文人皆有刚正传统,“文死谏,武死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修养与治国传统合而为一。诸城刘氏,便是光耀数百年的为官世家。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乾隆重臣刘墉成了家喻户晓的戏说人物。“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盘的星……”电视剧主题曲《清官谣》流传甚广。

其实,真实的刘墉几乎一生都在暗流汹涌的官场左右逢源,谨慎务实,他既不像电视剧所描写的那个刚正不阿、毕生和贪官污吏水火不容的刘罗锅,也不像他的父亲刘统勋铮铮铁骨,豁出身家性命也要为黎民百姓构建起“天下粮仓”。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才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乾隆对刘统勋一生的评价是神敏刚正,终生不失其正,并把对臣子的最高谥号“文正”赐给了刘统勋。

官场中的“场”,若划入另一个深渊,则成为腐败的“集散地”。周星驰经典电影《审死官》中,面对一干蹲在地上,乞怜如狗的官员——四个官官相护、贪赃枉法、视人命如草芥的知县、山西布政、八府巡按,周星驰扮演的状师宋世杰故意夸张地问老婆:

“老婆,这一票是什么人?”

“官!”

“官呀,真是了不起!”

官员们继续蹲在地上乞怜微笑,两人大笑扬长而去。

清代著名状师宋世杰厅堂挂有一副对联,透着世道巧妙,上面写道:“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正一样。”极具中国式哲学意味,也是历代官场的写照,人心的写照。

“官”哲学:

做父母,还是做公仆

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前,与女婿王狗儿有一番对话。她责怪说:“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来罢了。”王狗儿冷笑道:“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一句游手好闲的气话,折射出这个社会的一种生态。

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虽未叩开贸易大门,却得出精准的结论:“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

做官,是传统中国的重要哲学;不做人下人,做人上人,则是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共识。

有两句老话,一句是“千里为官只为财”。背井离乡,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不过是为了“财”。这“财”,当然不是指那点法定的俸禄,而是指以权力换取的贿赂。当官,就一定能够收受贿赂吗?另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意味着,即便是很清廉的官员,也能够捞到不少好处。既然“千里为官只为财”,若不能发财,谁愿意“千里为官”?

权力有两种状态,有谋财谋色者,有谋取历史地位、荣耀,及影响和决定他人利益的成就感的。“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读书人寒窗苦读,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黄金屋”和“颜如玉”。

没有人以庶民为奋斗目标,贪腐只是表面,阶层的不公才是古代对“官”推崇的本质。

民国时,媒体讨论“公仆”,孙传芳不齿地说:“要当就当人民的父母,不当人民的公仆,自古当仆人、下人的都没好东西,不是拐骗主人小老婆就是偷走主人钱财。”

传统中国,官员们普遍具有一种“贪腐人格”。当然,即便没有当官,即便没有获得贪腐资格,也会有贪腐人格。热衷于贪腐而又能够贪腐,是贪腐人格的表现;不能贪腐却又向往贪腐、渴望贪腐,同样表现为一种贪腐人格。

贪腐人格即体现在平头百姓身上,他们一旦掌握了一丁点权力,便立即用以谋私。不少人,哪怕当个临时小组长,也想方设法让这根本谈不上权力的“权力”变成实际的好处。

官场的制高点是意识形态

中世纪的欧洲,发生过这样的事:广场上正在对一批小偷处以绞刑,围观的人群中有小偷正把手伸进别人的口袋。严刑峻法甚至死刑,也不能让所有的小偷从此收手。

我们看到,廉洁不阿的志士、刚正守法的仁人,史不绝书,已经成为永不磨灭的光辉记忆;我们还看到,一些时代查处贪墨官员所用的酷刑严典,今日读来也令人咋舌。朱元璋曾颁布《醒贪简要录》: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剥皮楦草。

古代法律法规分两类:一类是固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天下皆知;另一类是皇帝即时颁发的诏、敕、诰、旨、上谕等。后者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历朝历代帝王下诏大赦令中,几乎没有赦免贪官污吏的。李世民大赦天下,罪无轻重,包括死罪,均皆赦免,却特别申明“枉法受财之赃官不在赦列”。宋朝以忠厚开国,即便如此,也规定“凡罪罚恶从轻减,独于赃吏最重”。视贪赃为不赦之罪,并将贪官与“十恶杀人者”同罪。

齐相管仲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礼义,“治人之大法”,讲的是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他律;廉耻,“立人之大节”,是追求个人特别是官员的道德修养,用现代话说就是价值观教育,自律。这两个层面,双剑合璧、内外兼修,古人以此来维系一个国家清正廉明的政治文化传统。

王跃文著的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康熙朝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陈廷敬行走官场五十余年,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大清相国》。

陈廷敬一生,仕途跌宕,几起几落。而被排挤、冷落、打击报复的情况屡有发生。作为儒家济世的典范之一,他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生典训,终为后世楷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官员所能达到的极致。

官场是个巨大的道场,其制高点,是意识形态。

无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其内部的精神图腾是一致的。某个意义上讲,一些国家(比如英国)的皇室,所承担的角色,就是所谓的政治图腾。

于是,对于官场的认知,便超越了简单的贪腐与廉洁的对立。

猜你喜欢

刘墉贪腐官场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刘墉测字劝降
隐性贪腐不“隐”,仅是违法犯罪性质不“显”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