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价值创新

2015-05-30李倩

今传媒 2015年2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

李倩

摘 要: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是国内首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从2014年1月3日到3月28日播出的三个月中,因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创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和美誉度节节攀升。在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节上荣获最佳电视文艺作品奖。文章通过对节目的形式、内容以及表现手法来分析《最强大脑》的创新之处,从而探讨它对国内科学类电视节目和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类真人秀;最强大脑;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94-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电视产业也不例外。电视节目的样式越来越多,推出周期越来越短。快速的制作方式与手段使得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文化内涵深厚,制作精良的节目,比如央视以及各大省级卫视推出的科教栏目。但是也有相亲节目,选秀节目,明星真人秀等以娱乐为核心的电视节目,甚至一些一味娱乐,品质低下的电视节目也涌入市场。

电视节目的不同走向一方面在于娱乐受众是电视的媒介属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收视率成为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很多节目制作精良,富有文化内涵但收视率低。而一些偏重娱乐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的收视率却很高,占据大的市场份额。长此下去,娱乐节目占据主流,文化节目越来越少。电视的价值观发生错位,电视的功能更多地表现为娱乐,受众对电视的媒介印象等同为娱乐。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趋势,为了纠正这种价值观,阻止这种趋势的蔓延。就需要将电视节目的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寓教于乐,使人们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这不仅符合电视媒介特性也满足当今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兼顾这两种效益的电视节目的开发是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它突破了以往科学节目有内涵而收视率差的问题,也与当前娱乐节目收视率高而缺乏内涵形成对比。接下来将对这档节目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

二、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价值创新

1.节目形式的创新

(1)科学节目与真人秀结合。《最强大脑》的节目内容主要是对人脑力的展示。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一内容,节目采用当前活跃在荧屏,比较热门的真人秀,节目有规则来承载,有特定的环境选择和参赛者的选择。首次将科学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完美结合。这样使得难以可视化的科学内容借助人这个载体变得形象化。真人秀一般都是“明星+民星”的组合。周杰伦、章子怡、李永波、李彦宏、陶晶莹、孟非、金秀贤等嘉宾的加入使得节目瞬间有吸引力,因为这些人都是自己行业的佼佼者,有着巨大的粉丝群,这就为节目带来了潜在的收视观众。在节目中也根据明星本身的职业特点和技能来设置环节,比如张柏芝和金秀贤为现场20位模特挑选衣服,周杰伦现场辨识随机按下的三个钢琴键以及梁冬蒙眼踢足球都使得这档节目没有了惯常科学类节目的冰冷,而是变得更加接地气,亲切有趣。光有明星还是不够的,参赛选手才是节目的重点。节目对选手进行了特定的宣传,为每个选手精心制作了VCR。例如,魔方狂人贾立平,中国雨人周玮,听风者艾晓娃,雷达少年倪梓强等等,标签中隐含的选手的超常技能是吸引观众的关键,给观众带来无限期待,也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由于《最强大脑》有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所以节目中的人物有着更多的表现空间,也有着更多真实情感的流露。比如:周玮挑战成功后,母亲谈起一些人对周玮的歧视,嘉宾的激动、动容等,不乏动情甚至是煽情。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与科学类节目所应该尊崇的理性、客观、公平的精神和宗旨相协调[2]。

(2)引入独特赛制。《最强大脑》不同于简单的科学节目,它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档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原版是一年一次大型直播娱乐秀,只是对脑力技巧性的比拼,没有科学探究。为此,江苏卫视对原版进行了颠覆式本土化改造。改原版一年一度的赛事性娱乐秀为季播节目,采用现场打分,科学点评,互相PK的形式来传递科学内容。此外比赛分为国内与国外比赛。这种本土化的改造使得节目脱胎于原有模式,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与精神需求,带来很好的传播效果。比赛本身就具有竞争、刺激的特点,既然是比赛就会有淘汰。观众渐渐地开始关心选手的得分、去留,设身处地地感知选手挑战项目的难度,节目自然获得观众持久的注意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受众渐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科学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关注。中外脑力达人同台竞技,恰好符合了受众的期待,自然是荧屏上的一大热点。

2.节目内容的创新

《最强大脑》着眼于“科学”这个主题,将普通人身上的科学现象挖掘出来。节目的宗旨是“让科学流行起来”,目的在于让受众将目光聚焦于身边的科学达人,培养人们认知、了解以及参与科学的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受众观。从受众角度出发,重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这一理念拓展了一般科学类节目的内涵,具有创新价值。

不同于一般娱乐节目对明星嘉宾的偏爱,节目中明星更多时候只是见证者,是众多受众的代表。节目核心在于:各具特点的天才们轮番上阵,晒出看家本领,展现超越常人难以想象的神奇技能。国内外相关领域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3]。人们更多地是对选手能力的好奇以及折射出的科学原理的探究,明星只是为节目带来了收视群,但是节目的主角是选手。这打破了电视娱乐节目对明星的单纯依赖,使受众的目光从对明星的崇拜转移到对普通大众的关心。

另外在选手身上也折射出一些人文价值的建构。例如:暗夜蜘蛛侠李童星盲攀挑战成功后,却为了妻子孩子准备放弃自己的爱好。体现了在理想与现实出现冲突的时候,以家庭为重的观念。还有第二期节目中王国林书架检索,为偏远山区的孩子现场捐书。这体现了公益元素。以及在国际赛中,李云龙与安德烈截然不同的表现所引发的对于中国教育的反思。这些敏感话题的出现使得选手、嘉宾和主持人多方参与探讨,在思辨过程中将受众带入其中。

3.节目表现手法的创新

(1)叙述故事,设置悬念。节目在传递科学的时候不是通过高深的专业讲解,而是将科学内容倾注在每个选手的身上。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多地表现人的故事。每个选手身上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一期节目中有3到4个选手上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挑战项目。唯美的画面、多变的舞台、视频特技和选手的叙述以及现场表现连缀起整个节目。每个选手都有一条叙事线索,多条线索交叉。让观众摆脱视觉疲劳,时刻保持新鲜感。獲得观众的注意力资源就是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节目也注重悬念感的设置,但是不同于原先科学节目中惊悚的题目和神秘的音乐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电视节目符号的运用,对声音和画面的剪辑。主持人揭晓结果时激动的声音以及适时切进现场评审、现场观众或惊愕,或担心,或期盼,或好奇等各种复杂的神情,包括慢放,重复播放画面来加强悬念感。

(2)充满冲突,富有戏剧性。冲突的设置以及冲突的解决关系到节目整体的运行和收视效果。《最强大脑》关于赛制方面的冲突尤其突出,固有规则赋予科学判官Dr魏极大的权力,使得观察员怀疑自身的作用。在节目中观察员是站在普通的受众的视角,当观察员与科学判官产生冲突的时候,恰巧也是观众充满质疑的时候,这些冲突的解决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对节目的好奇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这正是受众的感性认识与科学理性判断的冲突。节目的戏剧性也是一大表现元素。选手在现场展示自己的脑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例如:黄金东在开锁时未找见正确的钥匙,但最后通过魏教授加试环节成功顺利晋级。李云龙在国际挑战赛上误以为自己记错顺序,在比赛未结束时便开始大哭,一度使现场失控。但最后却戏剧性地赢得了比赛。这些现象的发生使节目本身跌宕起伏、富有波折。

(3)华丽的道具,饱满的视觉效应。节目中选手挑战都需要特定道具的配合,因此道具的选择是节目开办必不可少的要素。庞大的道具给受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比如巨型的物体道具:魔方墙、101只斑点狗、二维码、3D版清明上河图以及300颗蛋的铺排等等。这些道具制作精美,刚出场时就给人一种宏大震撼的感觉。同时在道具的引用上加入了人体道具,像100位型男,51对新人,20位模特,32对双胞胎。这些人体道具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表演者,增加了节目的好看性。此外作为选手展示平台的舞台也是现代感、科技感十足。多用灯光来制造氛围,场上各功能分区明晰。在选手展示能力过程中,科学助手极强的仪式性,使节目在追求好看性的同时不忘科学节目的本质。

三、节目的局限性

虽然这档节目十分成功,但却有着其自身的发展局限性。第一,制作难度大,作为拥有超强脑力的参赛者十分有限。第二,制作成本高昂,制作节目周期长。道具的筹备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季节目的筹备可能需要几年[4]。第三,播出时间短,影响力虽大但持续性差。节目采取季播的方式,只播了三个月。对于节目第二季能否顺利开播还是需要观望的。这些局限性都是以后电视节目发展需要克服的。

四、结 语

《最强大脑》是开创性的,是科学节目与综艺节目结合的例子。它将科学元素和娱乐元素整合,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娱乐观。对两类节目以后的制作都有借鉴意义。科学节目应在追求科学性的同时,丰富电视的表现元素,站在受众立场,更多地关注受者的心理诉求,更多地尊重受众,让观众看得懂科学节目,爱看科学节目。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提供优质产品。

从我国目前来看,综艺节目表现元素活泼、多样,但是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要想突破这一现状,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节目内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这种大胆求新求变的思想值得电视人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苗阳.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创新—深圳卫视《年代秀》评析[J].媒体时代,2012(1).

[2]刘原,张毅.《最强大脑》的“最强营销之道”[J].现代传播,2014(3).

[3]最强大脑[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41 8870/14253996.htm.

[4]张莉.《最强大脑》:小众题材何以走红[N].中国文化报,2014-04-14.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
江苏卫视:王家卫、梁朝伟助力新综艺 《最强大脑》匹配高科技
造就中国自主CPU“最强大脑”
农业科技培训呼唤“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吃出来
“最强大脑”修炼手册
把卤菜卖到《最强大脑》“麻纠纠”闭关研制记
“最强大脑”哪家强
《最强大脑》能让国人学会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