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美学中的意境概念
2015-05-30陈华
陈华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通过考察意境概念的起源和分析作为审美范畴的意境所具有的特征,來揭示意境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意境;音乐美学;审美;意境理论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追求,同时,意境也被尊为中国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具体说来,意境乃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这种体验源自于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同作为生活中加工、提炼所得艺术形象(客体)交汇之后融为一体所构建形成的艺术境界,它不单单要求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以独特的形象来开启艺术想象,更重要的是指艺术作品给主体所带来的深刻的精神启示。
一、意境概念的起源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老庄。在《道德经》里,老子以“道”来说明美,并用“大音希声”来作为比喻说明,“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即听却听不着的声音,所谓“大音”则是最美妙的音乐。这里,老子明显是在借音来比喻“道”,来说明“‘道是属于感觉范围而又超出于感觉的东西”。庄子则在提出了“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情感命题,并还较早的使用了虚化的“境”的概念,之后的意境论便是发端于此。
中国美学的意境论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确立于唐朝。盛唐诗人王昌龄最早提出“意境”这一范畴,不过他的意境只是指诗歌创作的三种境界之一:“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神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简单说来,意境是对客观景物和主体情感的超越,是客观景物与主体情趣的统一,一言以蔽之,即情景交融。自从意境论在唐代产生之后,通过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探讨的角度愈来愈多样化,这就导致不同观点的涌现,最后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意境的美学意义也逐渐明确,理论体系也开始初现端倪。
二、艺术意境
作为艺术审美范畴的意境,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所谓意境的“实”,是指直接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最基本表象以及所采用的表现方法,是看得见的。所谓意境的“虚”,则指间接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现象,是虚化不可见的,需依靠欣赏者的审美眼光加以判断。这两者紧密联系,保持着一种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透过“实”来领悟其“虚”,再通过领悟了“虚”来更充分地理解“实”。在“虚”与“实”的相生之中,既可以让有限延伸出了无限,又可以让无限回到有限,这里所体现的乃是意境的产生过程。
第二,边缘交叉性的结构特征。这里所谓的边缘交叉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从艺术形态表现手法来看,不同的艺术形态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差异性,同一艺术形态中的意境往往综合了其他艺术形态的意境表现,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种艺术形态在空间意识上相互交融,使意境多元化;从不同境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它指的是意境同其他境界之间的交错和折射,艺术境界的美并不是单纯的,在艺术体现美的同时它也体现着“利”或者“爱”或者“权”或者“真”和“神”,它处于一种边缘的,交叉的位置,同时它又是独立的。
第三,“舒缓控制”的运动特征。这一方面是指创造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自身内在情感的起伏跌宕,也指艺术作品自身的运动形式,或浓或淡,或舒或缓,或静或动都为一定的内在节奏所控制,二者的运动是高度协调、韵律一致的,体现了意境的动态审美含义。与此同时,这里所表达呈现的东西对于接受者而言是相对矛盾的东西,这也正是接受者所要体会和解释的东西,但这里所呈现的东西并不是绝对的矛盾,而是一种内在的张力,通过矛盾之间的相互过渡,接受者面对艺术作品时产生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便是艺术作品的韵味。
三、音乐美学中的意境
音乐艺术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它是以“音响”的形式,通过“节奏、和声、旋律”等手段来构成艺术形象,这种特点决定了它更多的是通过感性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聆听者,更多的是从人的内心体验出发,激发学习者和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以美的意境影响人,以美的体验感动人,将技巧与情感体验糅合起来,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具体说来,这种情景之间的联想在音乐的抒情手法上称之为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这一写法比较含蓄婉转、曲折来回,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寄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两种。寄情于景的典型代表作是谢耿先生所作的钢琴曲《霓裳羽衣曲》,在实际弹奏中采取密集的七连音和十一连音,手法快速连贯,一气呵成。通过将力量集中在指间,手指紧贴琴键来回跳动,使得音色呈现出珠圆玉润之感,表现出水面粼粼的波光中浮动着的音乐。钢琴曲《枫桥夜泊》则采取了融情于景的写法,通过用空五度音程模拟遥远、空旷的夜半钟声,并结合手指由里向外掠过琴键时所带有的若有若无般的音质结合朦胧虚无缥缈的音色表达出宁静、凄凉的月下情景。
由此可见,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不仅同样适用于音乐艺术,并且构成了音乐美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概念。音乐创作者不仅可以通过音乐手段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体现着艺术作品的个体性,他还可以将文化的象征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使得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风味,表达出艺术作品的民族性。作为音乐欣赏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意境这个独特概念从美学视角来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取得更深刻、更符合人性特点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老子》,中华书局2006年第1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4]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