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能力研究综述

2015-05-30吁青周丽琴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关键能力职业教育

吁青 周丽琴

【摘要】本文主要从培养关键能力的现实意义、概念、分类以及评价模式几方面对关键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旨在探讨关键能力对于当今乃至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学习阶段能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知识、技能和相关的职业道德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它相对于地位与其平行的其他三种教育模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职业教育,人们普遍抱着“有一技之长足以”的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仅有单一技能已逐渐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发生改变,已完成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改变带来的是操作技术的越来越精细化,以往作坊式和单一流水线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产业升级的要求,简单、重复而单一的流水线操作模式也跟不上产业结构升级后的技术要求。这也决定了操作者除了要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自动化能力之后,还更要注重适应和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来迎合新的团队作业方式。

以往普遍的概念是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一个饭碗,但现在很多企业和工厂都发生了“换岗即无用”的情况,即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无法适应新岗位的要求。由此可见,单一的技术教育是难以满足今日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早在1972年,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就提出了“关键能力”这一概念,随后1974年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这一论文对关键能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1.关键能力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1.1 关键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并且顺利地完成任务,实现个人的价值。

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2】

关键能力被认为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当职业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有效【3】。这种能力在德国也被称作软能力、跨职业能力或是可携带的能力。另一种说法是关键能力观只是对特定的职业能力做的补充完善【4】。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职业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各国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也使得关键能力概念逐渐丰富。

1.2关键能力的组成要素

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包括如下要素【5】

⑴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被认为是所有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一般性能力,也可以说是各个专业所具有的共同性质。逻辑性、全局性、创造性的思维和执行力、计划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都是基础能力。

⑵职业拓展性能力

职业拓展性能力又被称作是共同的知识原理。它是在许多具体的应用领域中

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机器的维护、技术测量以及阅读书写等知识。

⑶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信息在谁手里,谁就掌握了资源。这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一条准则。面对任务和工作,怎样去搜集完成任务的信息,怎样去搜集更多更广的信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培养新一代职业人的重要一环。

⑷时代关联性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知识和技能成为了该时代重要的要素,如精通一两门外语和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澳大利亚的学者将关键能力分为六个部分:第一,收集、分析和整理思想或信息的能力;第二、交流思想和分享信息的能力;第三、与他人或团队合作的能力;第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筹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第六,运用技术手段的能力。

英国的教育家和研究者认为交流能力(提取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能力(与他人或团队交往与写作)、计算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和运用现代外国语言能力(口头和书面)是关键能力的六个重要组成方面。

美国学者将关键能力分解为运用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理解体系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五种。

我国的研究者对于关键能力的组成要素也有着自己的见解。第一,交流表达的能力;第二,数字运算能力;第三,革新创新能力;第四,自我提高的能力;第五,与人合作的能力;第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无论将关键因素如何分解和定义,它们的内在精神和关键要素却在本质

上大致相同,即职业能力的可转换性和相同性。我们以上几种分类方式可以发现,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被大家认为在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几种能力。

2  关键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

在梅腾斯1974年具体阐述了“关键能力”这一概念之后,以德国教育界为源头就开始了对关键能力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关注。雷茨认为关键能力中的最核心的能力就是人的执行能力【6】,例如制定法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协商的能力、创新与进取心以及道德观等等。雷茨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梅腾斯的学说。但在学术界对于关键能力过于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观念也有着不同的意见。阿诺德认为关键能力存在着 “迁移和认知问题”【7】。在梅腾斯的研究中认为许多职业中的一些特殊的专业知识是没有必要完全掌握的,从业者比掌握职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般性、基础性并且不容易被淘汰的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但是知识之间的迁移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它具有一些先决条件,必须是两者之间要有共通之处,知识的迁移才有可能发生。那如果在教育中只培养动手去做的实践能力而忽略传授理论知识产生的认知结构,那么关键能力的跨职业性就无从談起了,因此阿诺德认为如果仅仅像梅腾斯提出的关键能力中那样重视动手去做的能力,那是远远不够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已经将关键能力的研究对象从职业教育扩展到了高等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德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六种能力:第一、专业能力(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和跨专业思维);第二、方法能力(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第三、社会能力(合作和协商的能力、领导和危机管理的能力等);第四、自我能力(认真细致工作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第五、应用能力;第六、环保能力。

2.2  国内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关键能力的研究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姜大源所写的《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论文。随后吴雪萍【8】就对为何要培养关键能力进行了原因分析,她认为培养关键能力的原因包括适应工作组织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适应未预见到的市场需求变化。尹金金【9】则对关键能力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她认为关键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它的特征主要有普适性、可迁移性、工具性、持久性、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整合性七种。陈涛【10】认为影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有七种,即观念、质量、特色、管理、学生、教师、实践与环境;同时由于我国对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有偏差、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师培养上的不足,而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层次和水平的相对落后和单一。还有众多研究者针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

无论研究方法如何转变、研究走向如何,都是对“关键能力”研究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也是为职业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式

如何对关键能力进行评价,有学者【11】认为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第一,由于关键能力中提出的各种能力在经过人类的学

习之后都会被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且我们在进行某一具体活动时需要多种能力共同配合,而并不是某种单一的能力在发挥作用。所以在具体操作或是完成任务时,具体在哪种能力在起作用,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界定和衡量。第二,由于我国教育的考核模式仍是书面形式占主要地位,考核模式非常单一,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关键能力评价的难度。张柯,邓小丽【12】在其文章中介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高级中学评价关键能力的三级评分标准。由于采用定性方式和以描述性的指标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程度做出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已经被我国的部分关键能力实践者所采用。

4关于培养关键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能力已经受到众多教育者的肯定,那么如何在职业院校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因此可以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制定学校整体教学目标时,将关键能力纳入制定范围。除了开设专门的关键能力课程,还可以将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第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关键能力更多地强调的是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使用除了讲授法之外的操作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第三,学校和企业实现合作办学。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要决定了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企业从业标准做指引,也能对学校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Mertens,D..Schlüsselqualifikation,Thesen zur Schulung füreine moderne Gesellschaft [J].Mitte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ufsforschung,1974,(7):36- 43.

【3】童晓燕.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苏州大学,2010

【4】张冬艳.我国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山西财经大学,2012

【5】F.J.Kaiser,G.Paetzold:Woeterbuch Berufs---und Wirtschaftspaedagogik,Julius Klinkhardt 1999,P341

【6】Reetz,L..Wissen und handeln - Zur Bedeutung konstruk-tivistischer Lernbedingungen in der kaufmannischen Berufsbildun[gA].Beck,K..Berufserziehung im Umbruch.Didaktische Herausforderungen und Ansatze zu ihrer Be-waltigung[C].Weinheim,1996.173- 188.

【7】Arnold,R..Weiterbildung - notwendige Utopie oder Stiefkind der Gesellschaft? [A].Dieckmann,H.Lernkonzepte im Wandel- Die Zukunft der Bildung[C].Stuttgart,1998.208- 234.

【8】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浙江大学学报,2000,30(6),56-59

【9】尹金金,孫志河.关键能力的内涵比较与反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35

【10】陈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卢晓春,阎子刚,胡昌送.我国关键能力研究现状与趋势.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12】张柯,邓小丽.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研究:“关键能力”简述.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5).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关键能力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项目引导型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