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摹敦煌壁画在教学中的意义
2015-05-30王红霞
王红霞
【摘要】临摹敦煌壁画是让学生体验中国经典岩彩画传统,回归东方视觉语言表现原点、岩彩画基础技法训练课程。言传身教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达到完美的结合,学生会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习乐趣。在临摹敦煌壁画中让学生学会了从亲身制作颜色,裱皮纸、做底色、勾线、上色、后期的效果处理等。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深入探讨美术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对于推进美术新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改革,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临摹敦煌壁画;教学意义
一、从实践中学习敦煌壁画的材质
在临摹敦煌壁画的过程中,第一步用皮纸裱在画板上,教师要亲自示范,浆糊的浓度要适中,如牛奶状,太稀薄两张皮纸粘的不好,太浓,纸张会很硬,调好要用薄丝袜过滤等。在刷浆糊时要先打十字,从中间往四周刷,把纸下的气泡全部赶出来,以保证纸的平整,在放第二张纸时要卷好,把一边对齐,左手拿纸,右手用鬃刷把纸刷上,一直刷到最后,左手的纸才可以放下,保证纸的平整。把每一步都讲细。学生才能直观的学到知识,而这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再如配置胶矾水,胶矾水如何配置;在画板上喷几遍;如何制作蛤粉等细节都学要实踐来完成。在实践中理论起到支撑,学生才能理解。
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教学实践又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拿敦煌壁画来说,临摹敦煌壁画,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如何表现其经过几千年保留下来的那种斑驳沧桑的美感,千年不变的颜色并不是用普通的国画颜色就能表现出来的。古人用色是天然的矿石色,在自然界中寻找不同的石头研成粉末,几千年不变色,这些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在课堂上,学生买不到的色彩就的从自然界中需求了,比如,学生在画黑色时,买的矿物色里大部分都没有黑色,我会告诉学生,可以用碳块或者木炭代替,结果第二天学生真的从烧烤那里拿来了木炭,我教学生制作炭黑色,过程非常有趣。几个男孩子轮流把木炭压碎,我负责用筛子把木炭筛出来,不同目的颜色就出来了,有150目、200目、260目、微粉(一厘米有多少个小孔为多少目,如一厘米有150个小孔就是150 目,小孔越多目就越多,颜色就越细,反之就越粗)。买的矿物色一般色彩鲜艳,与敦煌壁画的颜色不符,上千种色彩学生不可能买齐全,这种情况下我去路边捡了6种不同的土质矿物色进行了补充,学生没事的时候在教室自己制作颜色。
为了使学生了解材料,我给学生展示唐秀玲老师出版的重彩的书《重彩技法语言解析》1)。蒋彩萍在书中提到:中国重彩画是有源头的,这没有疑问。但如果对自己的源头或是说自己的根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就会放弃和失落自己的源头和根。重彩画已经不拘泥于工笔重彩画的勾勒、渲染技法,他已吸收了中国画的没骨、写意等方法。重彩画可勾线、也可不勾线;可渲染,也可不渲染;亦可作写意式的“重彩”。重彩画可继承传统的装饰性,也可强调现代的绘画性,或者把以上二者结合起来。“制作”二字在传统中国画中可谓大忌,但现代重彩画却认同“制作”,因为它不是“逸笔草草”所能画出来的。重彩画正在创造它新的艺术语言体系,这种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传统是一个过程,它不应当是凝固的,我们今天所创造的正是明天的传统。
二、临摹敦煌壁画与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相结合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整个身心发展的过程。在制作底色后,等色干透的空余时间,对于线描的临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线在中国画中是有生命的。我给学生准备了两本线描书,一本是谢成水绘制的《敦煌壁画线描精品集》2);一本是《八十七神仙卷》3)临摹范本。在临摹的过程中,老师要交给学生如何用笔,如中锋行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一气贯之,要把意念,全身的力贯于手臂、指间及笔中,如同手拿刻刀在石头上刻字一样,不用力是可不动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又像是除草,锄头在表面是出不掉草的,要有一定的深度才可以。
线描的感觉找到后,还要赋予其语言,在国画的学习上离不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很多的国画有禅意、文人气息浓郁,都离不开儒释道的影响。在线描中也是一样,比如说两条平行的线,我们在勾线的时候如果两条线都很直或者都很柔都不合适,要有一条是直的一条是有微微的弧度,这就是《易经》里所讲的刚柔相济。要么一条是直的,一条是断开的,这是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而在断开的线段中不能从中间断开,要在其黄金分割点断开更加合适,一长一短,在太极图中就比较形象的表示其面积的大小,大面积的黑中有小的白,大面积的白中有小的黑,黑白的对比明显。在线段中也要有大小、长短的对比。
三、临习敦煌壁画在教学中的意义
许多教育及美术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前人的传统,合理地继承中外教学原则的精华,充分反映美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则。在临摹敦煌壁画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敦煌壁画的喷绘图片,学生直观的认识壁画的美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上色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色彩认识不够,很容易把边缘线处的色彩上的很实,画面就会显得死板、匠气,失去了其艺术气息。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要把色彩画活,蛤粉在画时要浓淡相间,虚实相生,如天上的云朵,层次多,流动感强,稀薄出能透出天空的蓝色,空白处是蓝色,蓝白相间,色彩丰富,但又不失天空的白色为主色调。而我们画人物肤色的白色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做了丰富的底色,为的是让画面色彩更加丰富,既能画出壁画中服饰的色彩,又能隐约透出底色,使色彩更加丰富但又不失统一的色彩效果。这样的表现方法对以后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打破了传统的勾线、渲染、平涂,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了解掌握古典岩彩画基本的表现语素和制作方法,并由此归纳整理出各个不同时期“岩彩材质”自身的素材意义和表现方式,是重建中国当代岩彩画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国本土文脉延续、传承的重要课题。
结语
以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临摹敦煌壁画的过程,是对古人岩彩画制作及各种技巧方法的再体验、再发现过程。在重复体验古典岩彩媒介“纯材质”体验的过程中,“抽取”和“归纳”出岩彩语言结构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时所发生的不同的配置关系,及这种关系所表现的情感意蕴,对学生们今后个性化的岩彩画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
[2]谢成水.敦煌壁画线描精品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6
[3]陈林.八十七神仙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7(2011.11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