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新课程评价体系与创新
2015-05-30吴国庆
吴国庆
一、评价是整个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指示器和可持续 发展 的动力
教师,只要一上讲台,一张嘴,就必然涉及评价活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素质和知识评价;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和将要达到的新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新旧知识衔接程度与进步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到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有哪些进步、还需要作哪些改进与调整等。这样可以验证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价值,可以更充分地制订地理教学计划和掌握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习。因此,評价活动为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成为师生教与学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二、地理 教育 评价的基本方式
1、从评价性质上说,地理教育评价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所谓量化评价,就是在调查时,尽量摒弃主观情感和主观导向,把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有关资料信息,变成某种数据和量表,通过 计算 、分类等方式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得出某种数字比例等。如教师在讲“城市化特征”时,把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城市化进程分别用两条曲线代表,学生通过看曲线的变化情况,对城市化特征就一目了然。
所谓质性评价,指在搜集学生原始资料时,要求教师深人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去,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细致的观察、体验,达到对学生情感和思维过程的同情和了解;并通过描述、解释和举例等方式,对学生素质和学习生活进行评价。如讲到“城市环境污染”知识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平时所看到的污染现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老师作最后 总结 ,从而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2、从评价方式上说,地理教育评价可分为“随机性评价”和“终点性评价”
“随机性评价”融汇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随机的和非正式的方式,由于它仅仅用于诊断的目的,所以很少或根本就不强调对分数的登记。
“终点性评价”用于一个学习过程或单元结束的时候,是为了总结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和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评价与教师所设置任务的各个方面、与课程标准和评分策略等密切相关。
三、评价体系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主体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 艺术 .胜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 科学 文化知识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
主体性原则评价的标准之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控制者、指导者、促进者和作为资源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天气预报”知识时,让学生当一次天气预报播放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及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人,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
主体性原则的评价标准之二是发展性意识。一节课要看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认知的发展、审美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以及学习策略的发展。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评价教学效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性主体的构建。如在讲授“地球运动”一节知识时,采用传统的讲授,即使使用挂图、地球仪、地球运行仪等辅助教学,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抽象难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可能也不多。相反,使用电脑多媒体上这节内容,从网上下载有关知识、图片、动态演示操作等穿插于教学中。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效率也高。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依赖恰如其分的课堂设计。而优秀的课堂设计,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认知 规律 ,还要善于使用合适的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地理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引导注意与告知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旧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新信息;(4}阐明新旧知识的联系;(5)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