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一竖
2015-05-30暗号大老爷
暗号大老爷
《一代宗师》里面,叶问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功夫,一横一竖。”一横一竖的概念,其实是北方的形意拳(逆徒马三打的那种)提得比较多。
电影里借金楼账房(刘洵)口中道出,形意拳乃是“脱枪为拳”。据说是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在武器管制、枪术没落后,用拳法的形式模拟出来,就成了形意拳的前身。枪是战场用的长枪,也就是“大枪”,不是普通武术套路里那种耍来耍去的花枪。大枪硬而重,端枪前进的姿势就演变为后来的形意基本桩功——“三体式”。
形意最基本的拳式只有五种:劈崩钻炮横,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拳”。按照大枪起源说,把自己的上肢乃至整个身体化成一柄枪,打击对方要害,那么劈拳就是劈枪,崩拳就是直刺。当然,脱枪为拳也只是形意拳起源的说法之一,真实情况肯定没这么单纯。
不过既然拳法即是枪法,一横一竖也就很好解释了——古代战场上人山人海,两枪对抗一般都是直来直去,尤其是马战。没有太多横档阔扫的技法,因为生死就在那一扎之间。两人对扎不能硬对硬,否则两败俱伤;须得自己的枪杆触及对方枪杆时,在那个接触点上,用一个横向的劲把对方的枪杆旋着滑出去,或是用劲崩、弹开。
因为杠杆原理,枪杆处施加这一点横劲,对方的枪尖就会偏离很远伤不到你了,这是“一横”;你将对方锋刃避开后,对方自然现出破绽,这时候你的枪尖也送到了,这是“一竖”。
大枪对抗讲“贴杆直入”,一去不回头。那么形意拳也就一样了,对方用拳打来,你的手臂接触到他手臂时,要用横劲对他的发力进行阻碍,这叫以横破直。与普通的直拳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能用单手同时做出防守和反击的动作,“连消带打”,而直拳是扔出去就不管了。所以形意讲“起横不见横”,其实是在说处处都要动用横劲,但不能过于刻意,信手拈来即是。还说“起如钢锉,收如钩杆”,意思是出手要如钢锉般将对方锉住,回收带有钩带的意味,这都有微妙的横劲在里面。
一横一竖的秘密,也不只是在形意拳里才能用了,它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叶问用咏春拳破账房先生的半步崩拳(就是扎枪),也是以横破直。三姐、宫二的八卦掌,是闪到对方进攻位的横向,也就是薄弱位置,同时进攻。
说到宫二,她的八卦起手势很诡异,也是因为要练出横劲。内家拳要有意识地训练“腰胯分离”,胯走竖的时候,腰以上偏要走横,这样腰才能活,所谓的“柔化”“四两拨千斤”等效果才能实现。这里几乎就触及内家拳的核心了,丁连山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咱们就此打住。
(转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