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活》中的全知叙述视角初探

2015-05-30陈玉萍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复活

陈玉萍

摘 要:1889 年至 1899 年间,思想激变后的花甲托翁依旧笔耕不辍,几经修改终成旷世佳作——《复活》。创作于作家世界观与美学观完全定型时期,《复活》糅合了作家对不断演变发展的社会与时代的复杂而多维的深刻思考,因而更能体现作家终生的思想观点与毕生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内容题材、思想主题,还是创作风格、艺术手法,《复活》都堪称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高峰。本文拟从《复活》的叙述角度着手,分析其在展现作家本人的评褒贬评价、促成适当情景中言语转换,推进不同时空的自由跨越、洞察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等角度的功能意义。

关键词:全知全能;叙述视角;《复活》

叙述视角,即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正确选取对作品主题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Б.А.乌斯宾斯基曾依据М.М.巴赫金、В.В.维诺格拉多夫和Г.А.古科夫斯基的有关观点,通过对艺术文本的分析,作出断言:“视角”问题是“结构的核心问题”。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将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从叙事者的角度看,小说《复活》采用的是全知叙述视角。此种视角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全知全能”,呈现出“叙述者>人物”的显著特色。正如韦勒克、沃伦所言,“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和‘自然的叙述模式。”《复活》中的叙述者高于内容情节与人物形象,以一种呈现出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从法庭到监狱、从官署到教会、从彼得堡到莫斯科、从首都到外省、从城市贵族府邸到乡村农民的茅舍......浓墨重彩地绘成一幅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生活全景图。

Б.А.乌斯宾斯基将“视角”分为意识形态、语词、空间—时间、心理描写四个层面。对应以上四个层面,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在展现作家本人的评褒贬评价、促成适当情景中言语转换,推进不同时空的自由跨越、洞察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为塑造广阔生活画面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为托尔斯泰的传话筒,秉持作家的鲜明独特的价值尺度与道德立场并贯穿于对笔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行为场景的审视之中:他议论并评价人物的行为态度,把握并控制情节进展的节奏,着墨并讽喻行为场景的设置。小说中描写监狱里的做礼拜的场面:“在场的人,从司祭、狱长、到玛斯洛娃,谁也没有想起来由司祭赞美的耶稣本人,恰好禁止这儿所做的一切事情”。叙述者以直诉的方式介入事件的评价,大大加深了事件本身的讽刺意味:神职人员“虔诚”地引导犯人们“赞美上帝”,却无视上帝的真意——剥离浮夸的外在掩饰,官办教会的本质除却贪欲与残忍再无其他。由此,直观鲜明地呈现出作家对官办教会入木三分的批判与揭露。

为传达说话人语体的个性、展现行为发生情景的特殊,作品中惯用写作词态语态会发生更改和转换。小说中最显著的标志是词汇词性的转换使用和外语词汇的介入。在描述玛丝洛娃的堕落生活时,叙述者使用的表示动作的名或表示非主动性动作的词态:“下午两三点钟,她们才懒洋洋地从肮脏的床上爬起来,喝矿泉水醒酒,或者喝咖啡,身上穿着罩衫、短上衣或者长睡衣,没精打采地在几个房间里走来走去……”语态与词态转换的字里行间渲染着玛斯洛娃颓靡的妓女生活的被动色彩——以词之被动显人之被动。此外,在描述聂赫留朵夫内心变化时,叙述者借用大写的“我”、法文等,一方面表明人物的教育背景与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是作家对于主人公思想变化给予的情感评价。

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叙述在不同时空的自由切换加强了时空对比的戏剧化。为深化所述事件的内涵,全知叙述视角在过去与现在或者此地与彼处之间跳脱。全知叙述者在同一时段对空间展开互转,使得曾经相识相知的两人多年后截然相反的生活状况跃然纸上:一方被冤入狱,一方养尊处优。男女主人公物处境的对比中显示出人物命运的注定性与戏剧性。这一强烈的反差也在下一步的情节进展中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小说中的全能全知型叙述视角有第三人称发出,在深入人物形象内心、洞察其心理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时,叙述者以全能的视角描绘出法官们只忙于自己的私事、无视案件审理的心不在焉的举止神态。六点钟之前赶赴情人约会的法庭庭长、和妻子刚刚吵过架的法官、沉溺于喝酒、玩女人、打牌而没来得及翻阅案宗的副检察官等在法庭上的各式各样的举止无不令人咋舌。全知全能型叙述者突破现实生活中内心的不为人知性,将法庭的众法官的心理暴露无遗——琐事大于案件——呈现出“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扭曲的官场人心理。

结语:托尔斯泰认为,崇高的真正的艺术应当“攫取最广阔的领域,攫取人的精神本质”。透过全知叙事理解文本意义,以其卓尔不凡之艺术形式解析历久不衰之精神内容。作为世纪之交现实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复活》全知全能的叙事艺术风格浑然天成,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时至今日,仍在文艺创作与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并发挥巨大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草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2](俄)瓦·叶·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M].周启超,王加兴,黄玫,夏忠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 邱运华. 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1999.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复活
让汩罗江复活
“黄金周”,复活
黑足雪貂复活记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论《荒原蚁丘》中的叙事陌生化
《小卖店》的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中叙述层次及叙述视角分析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